時王京景福宮內(nèi)的李氏朝鮮郡王,開始宣布擁立李氏朝鮮庶二子光海大君李琿,為「郡王世子」實際上只是想讓他當替死鬼。
4月29日幕府第一軍繼續(xù)北上過了京畿左道進入了京畿右道麗州郡,斬殺李氏朝鮮京畿道都指揮使金日旭,開始對京畿左、右道進行包圍。
而王京景福宮仁政殿內(nèi),李氏朝鮮郡王下令讓李氏朝鮮郡王世子邸下李琿,匆忙舉行百官朝賀儀式。
5月初3日李氏朝鮮全羅左道水軍節(jié)度使李舜臣,正與李氏朝鮮全羅右道水軍節(jié)度使李億祺、李氏朝鮮尚慶右道水軍節(jié)度使元均,總共率領(lǐng)32艘戰(zhàn)船在李氏朝鮮王國南海岸一帶巡視。
5月初7日不幸在尚慶右道巨濟島玉浦峪遭遇了幕府倭寇第二軍水師佐渡守藤堂高虎,當場就予以痛擊,李氏朝鮮水軍首戰(zhàn)告捷,是為「玉浦峪海戰(zhàn)」。
其后又在忠清右道南浦郡熊川縣的合浦村、尚慶南道固城郡的赤珍浦相繼打敗了幕府倭寇分支部隊。
在這三次戰(zhàn)斗中,李氏朝鮮水軍僅以一人受傷的代價,而殲滅了幕府倭寇軍隊船四十余艘,取得了「壬辰倭亂」爆發(fā)以來李氏朝鮮王隊的首次勝利。
戌時李氏朝鮮都元帥兼左領(lǐng)議金命元,帶領(lǐng)本部兵馬向北逃竄,導致幕府第二軍右副將加藤清正,率領(lǐng)軍隊度過漢江攻占京畿右道漢城府。
幕府第二軍從崇禮門入城之后,開始對漢城府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破壞,城中宮殿、宗廟、社稷、衙署、城門、府邸,等全部都被焚毀。
5月初8日辰時,李氏朝鮮郡王匆忙帶著嬪妃們與李氏朝鮮嫡長子永昌大君李?、庶四子信城大君李珝、庶五子定遠大君(未來的李氏朝鮮元宗敬德郡王)李琈、庶七子仁城大君李珙、庶八子義昌大君李珖,從王京倉皇擺駕出逃,北上進入京畿右道開城府。
王京陷沒的噩耗傳來,李氏朝鮮郡王很快就忘記了,自己對漢城府與開城府父老鄉(xiāng)親做出的承諾,子時到達了金郊驛,因事出倉促,竟然把宗廟神主木牌全部遺忘在漢城府王京南別殿與開城府穆清殿內(nèi)。
5月初9日,幕府第一軍與幕府第二軍在「臨津江會戰(zhàn)」共同擊敗了李氏朝鮮都元帥金命元,隨即占領(lǐng)京畿右道開城府,使得倭軍徹底攻占了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與開城府,至此李氏朝鮮王國的半壁河山不到一個多月內(nèi)的時間里就淪陷了。
而李氏朝鮮郡王的車駕繼續(xù)北逃經(jīng)過,黃海左道平山都護府,傍晚時分停駐在寶山驛。
5月10日下起了大暴雨,天剛蒙蒙亮,李氏朝鮮郡王就顧不上滂沱大雨,他迫不及待地離開寶山驛,行經(jīng)安城,中午抵達龍泉劍水驛,一日疾行一百四十里,日落時分抵達黃海左道鳳山郡。
之后又從黃海左道鳳山郡出發(fā),走了一天經(jīng)過洞仙嶺,午后抵達黃海左道黃州牧。
同時在攻占李氏朝鮮王國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之后,幕府第一軍左副將與幕府二軍右副將進行了激烈的軍事爭吵會議,最終兩人鬧翻開始繼續(xù)北進。
幕府第一軍的目標是平安東西道,而幕府第二軍的方向則對準了咸境南北道。
隨后幕府第一軍左副將長西行長、第二軍右副將加藤清正、第三軍安土桃山幕府福岡國藩主黑田長政,就相繼前去追擊李氏朝鮮郡王了。
如此行色匆匆不顧軍民死活,一味地王駕北撤,終于在5月12日過了平安西道中和都護府,進入李氏朝鮮北部重鎮(zhèn)平安西道平壤府。
進駐到平壤府之后,李氏朝鮮郡王就決心在此固守,以穩(wěn)定日益混亂的李氏朝鮮王國民心。
然而要固守平壤府,就必須要確保大同江萬無一失,這是平壤府的天然屏障,故此李氏朝鮮郡王就任命李氏朝鮮成均館大提學韓應寅,為〈諸道都巡察使〉不受任何人節(jié)制,獨自率領(lǐng)平安西道的江邊士兵數(shù)千余人,在大同江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