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明陜西三邊總督魏學曾,在聽到糧草被劫的消息后,他匆忙從寧夏后衛花馬池堡趕回寧夏衛靈州守御千戶所內,以商大策準備奪回物資,卻不料被叛賊們給包圍,救援部隊到后才解圍。
另一邊明大同總鎮總兵麻貴,等將帥數次攻城未能攻下,但也逼急了叛賊,他們殺死了明慶憲親王的嬪妃、宮人,還把慶親王府內的金帛一搶而空。
明寧夏衛總鎮總兵牛秉忠,在戰斗中右腿負傷了,故此明軍再次將部隊撤回,明神宗朱翊鈞,則聽從了明兵部尚書石星,的建議賜給明陜西三邊總督〈尚方寶劍〉負責督戰。
正好明寧夏衛總鎮巡撫朱正色、明甘肅總鎮巡撫葉夢熊、明陜西寧夏衛監軍副使梅國楨、明固原衛總鎮總兵劉承嗣、明延綏總鎮總兵董一奎、明陜西提督李如松,等各位將領先后到來。
4月21日,三路幕府正規軍都進軍順利,而沿路李氏朝鮮守軍們都紛紛潰敗而逃。
這讓李氏朝鮮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聽到接連不斷傳來兵敗戰報之后,他立刻下令派遣李氏朝鮮刑曹參判兼兵曹備邊使李鎰、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兼咸鏡北道兵馬節度使申砬,分別前往尚慶右道尚州牧和忠清左道忠州牧御敵。
可是等李氏朝鮮兵曹備邊使李鎰,到達尚慶右道尚州牧之時,尚州牧的軍民均已逃盡,他只得挑選難民數百人為軍,以抵擋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小西行長,麾下士兵,卻遭到了痛擊,李軍當即潰敗!尚州牧境內就這樣徹底的失守了。
緊接著是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申砬,率軍抵達忠清左道忠州牧,而幕府正規軍卻早已經三路會師于尚慶左道慶州府聞慶郡,正集中主力軍隊朝忠州牧方向大舉壓境。
這其中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兼咸鏡北道兵馬節度使申砬,之軍乃是李氏朝鮮王國的主力軍,騎兵甚多皆為精銳部隊。
4月23日,李氏朝鮮郡王得知李氏朝鮮兵曹備邊使,在尚慶右道尚州牧戰敗的消息后,立刻就任命了李氏朝鮮左議政金命元,為「都元帥」坐鎮京畿右道漢城府。
又下令讓坐鎮忠清左道忠州牧的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誓死抵抗住幕府正規軍北上,畢竟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曾在對建州女真八部的戰斗中立下過赫赫戰功。
再加上此時李氏朝鮮郡王已將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身上,因為他攜帶有王駕御賜的佩劍,可以調動直屬于李氏朝鮮郡王殿下的〈內三廳〉既;兼司仆、內禁衛、羽林衛,以及〈五軍營〉既;訓煉都監、御營廳、禁衛營、摠戎廳、守御廳,包括兵曹管轄之內的「五衛都總府」和〈中樞府〉與〈備邊司〉并招募了不少弓箭手。
之后各營將領們商議過軍事后,建議在尚慶右道和忠清左道交界處的要塞鳥嶺,作為遏制幕府正規軍北上緩沖地帶,得到了大多數將領的認可。
但是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卻認為,駐守鳥嶺無法遏制幕府正規軍,因此拒絕采納這個建議,決定在忠清左道忠州牧附近的平原上交戰。
在得知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小西行長,逼近之后,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馬上在忠清左道忠州牧附近的[彈琴臺]布置了騎兵,背靠漢江,希望通過背水之陣來激勵李氏朝鮮騎兵們的士氣。
而后就下令李氏朝鮮騎兵朝幕府火繩槍隊(鐵炮隊)迅速沖鋒而去,企圖突破鐵炮隊陣營。
然而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似乎忽略了,李氏朝鮮軍裝備落后、幕府第一軍裝備優良這一點,因為李氏朝鮮騎兵依舊是使用弓箭、長矛、戰刀,而幕府第一軍則使用鐵炮、三叉、長槍、弓箭、戰刀,故此李氏朝鮮騎兵幾次沖擊都敗下陣來!很難取勝。
就這樣僵持著雙方久攻不下。
4月27日,一名巡邏的李氏朝鮮士兵發現了敵人大規模圍攏,就報告給李氏朝鮮兵曹武備使聽,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