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證實此消息的準確性,明東征提督當日就派遣了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查大受,率所部五百余騎,以李氏朝鮮京畿右道防御使高彥伯,為向導南下探查王京虛實。
正月25日辰時,當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部的前哨,到達王京以北的李氏朝鮮睿宗昭孝郡王海陽大君李晄,的〈昌陵〉附近,南方的礪石嶺時,突然就遭遇到了一小股幕府倭軍。
這是由幕府甲府城城主加藤光泰、幕府但馬國出石城城主前野長康,率領巡查王京周邊的物見隊,由四十騎武士和一些足輕從者(步兵刀斧手)組成,共有一百五十人兵力。
雙方在短促交手之后,數量占劣勢的倭軍被斬首百余人,殘部直接逃回王京報告情況,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則率軍退往碧蹄館駐扎。
正月26日,大明神宗萬歷顯皇帝朱翊鈞,因前任明內閣首輔兼文淵閣大學士申時行、明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許國、明東閣大學士王家屏,三位元老相繼離開了內閣,使得首輔位置缺人!
故此明神宗不得不下令召明建極殿大學士王錫爵,回朝拜為內閣首輔。
此前明神宗還曾在早朝時答應,于萬歷二十一年春舉行冊立大典,讓朝臣們都在拭目以待,但是明內閣首輔兼建極殿大學士王錫爵,害怕事情有變?就密奏皇帝陛下早做打算。
然而明神宗卻又想出新的拖延理由,派遣了內侍以手詔示,明內閣首輔則宣告道“欲待適子,令元子與二弟且并封為王。”
這才讓明內閣首輔意識到了,自己懼失明神宗指意,立即奉詔擬旨呈上。
于是舉朝喧嘩,明禮部尚書羅萬化,以及明光祿寺寺丞朱維京、明光祿寺少卿涂杰、明南直隸光祿寺寺丞王學曾、明刑科右給事中王如堅、明吏部員外郎顧憲成、明禮部主事顧允成、明南直隸禮部主事張納陛、明禮部儀制清吏司郎中于孔兼、明禮部員外郎陳泰來、明工部主事岳元聲、明吏科都給事中史孟麟、明禮科給事中張貞觀、明京師國子監博士廳助教薛敷教,等官員紛紛上疏諫阻,并強烈批評明內閣首輔。
其中明禮部主事、明工部主事,等官員甚至率六部同官僚,如;明翰林院檢討李啟美、明禮部主客清吏司郎中曾鳳儀、明禮部主客清吏司主事鐘化民、明山西布政司右參議項德楨,等官員直接入朝當面指責明內閣首輔。
此舉讓明內閣首輔害怕公論,請追還前詔,但明神宗不從,又請下廷議,依舊被明神宗拒絕。
又請面奏圣駕,明神宗仍舊不理,因自劾求罷,明神宗先是大怒,欲重治建言諸臣,后迫于公議,后悔但無可奈何!只能商議是否封親王典禮……。
同時得到初戰報捷的消息后,明東征提督為防止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輕敵冒進,明東征提督決定親率輕騎南下支援。
先派了明海州衛游擊將軍孫守廉、明遼東總鎮左副總兵祖承訓、明東寧衛右參將李寧,等將領率精兵三千人,作為前鋒哨探往王京道路殺去,以便進行后續部隊跟進埋伏攻取。
之后正月27日,在命明東征左副總兵楊元、明東征右副總兵李如柏、明東征左參將張世爵,等將領帶兵丁二千人親去查看,至馬山館之地距離王京還有九十里時,只留下明東征左副總兵一位將領帶兵一千人繼后。
其余人與明東征右副總兵、明東征左參將等將領帶兵一千人前行。
這時幕府第二軍在距離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數里之外時就遭遇到了明軍襲擊的消息,令王京駐守的倭軍們迅速行動了起來。
四萬倭軍當即出城準備迎戰,但向北搜索了四、五里,卻發現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查大受,率領的第一階隊明軍已然退回了京畿右道坡州牧,所以他們只得無功而返。
但也讓倭軍加強了對王京以北的警戒和巡視,并在弘濟院設立前哨陣地,以反制明軍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