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涕而已,畢竟是真沒糧食。
其三;是內部不和,大明南軍和北軍的矛盾,從平壤府之戰中,明薊州鎮左參將吳惟忠,率領的薊州鎮步兵(北軍)首先攻克了北門牡丹峰,而明京軍神機營左參將駱尚志,則率浙江都指揮使司步兵(南軍)首先破城,就連李氏朝鮮王國的文獻上也認為大明南軍輕勇敢戰,是破平壤府大捷的關鍵。
但是明東征提督李如松,卻在給朝廷上報的文書中,把破城的首功記在了自己的嫡系明東征左副總兵楊元、明東征右副總兵李如柏,這兩位北軍將領的頭上,才招致了南軍將領們的不滿。
4月20日,明遼東經略宋應昌,明東征提督李如松,兩人商議之后決定再派明御倭游擊將軍兼通事沈惟敬,前往倭軍大本營中議和。
臨行前明遼東經略特意交待道“此間和議,汝既專主,吾不當欺李氏朝鮮,亦不敢誣朝廷,爾須率策士五人,領倭眾歸幕府,受關白降書以來,本部院得此,定會轉奏,請旨冊封關白為郡王,使之進貢,勿令誤事。”
由此可見,明遼東經略賦予了明御倭游擊將軍與幕府交涉的權利,一是要求倭軍從李氏朝鮮王國撤兵,二是要求幕府關白向大明帝國送來投降書。
而作為大明回報的條件,則是冊封幕府關白豐臣秀吉,為幕府國王既〈大明郡王〉,同時準許幕府向大明帝國進行朝貢貿易。
恰好幕府關白也是這么想的,他覺得既然拿不下李氏朝鮮王國,又有地方戰亂尸體沒有處理,而爆發了疫情,還與明軍們死磕也不是辦法!只能采取休養生息之策,便也同意了雙方再次議和。
這次和談,在5月16日有了初步的結果,由于明遼東經略與明東征提督繼續率軍南下壓境,驅除倭軍出全羅左道南原郡、尚慶右道晉州牧,迫使倭軍主力從慶州府釜山浦移駐到了熊川郡西生浦。
為了不被明軍追擊,倭軍方面同意釋放被俘虜的李氏朝鮮庶長子臨海大君李珒,李氏朝鮮庶六子順和大君李??,這兩位王子和李氏朝鮮兵曹判書黃廷彧,等人。
同時幕府關白還派遣了幕府飛驒守小西飛(內藤如安)跟隨明御倭游擊將軍沈惟敬,前來大明帝國落實議和事宜。
但幕府關白開出的議和條件,卻是要大明帝國皇帝陛下陪嫁公主殿下入幕府成為幕府后陽成天皇周仁,的皇妃。
以便于恢復大明、幕府之間的朝貢貿易,兩國大臣為通好共立盟誓,在歸還占據的李氏朝鮮王國北部四道,同時割讓李氏朝鮮王國京畿左右道南半部和全羅左右道、忠清左右道、尚慶左右道,給幕府管理。
并且還要求李氏朝鮮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派遣王子以及一兩位大臣到幕府為人質,另外李氏朝鮮重臣還要向幕府書寫不違背和約的誓詞。
沒想到此舉竟然被當朝的明兵部尚書石星,給全盤默認答應了。
另一邊在大明帝國的西南方,一股勢力正在慢慢崛起,由于統治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播州宣慰使司7百多年的楊氏,早已是雄踞一方霸主,而且新任的明播州宣慰使楊應龍,此人好斗嗜血,還動輒殺戮村民,并巧取豪奪周邊中小土司們的財物。
甚至因寵妾的誣告,又將自己的正妻張春花,給斬殺了!讓張氏的娘家〈五司七姓〉的家族者們憤恨不已。
都以此為由,使得五司七姓的家族們紛紛寫奏折上報朝廷,向大明皇帝彈劾明播州宣慰使之過錯。
但都一一被朝廷給鎮壓下來了,畢竟抗倭需要軍隊,恰好明播州宣慰使又自告奮勇愿親率五千播州軍赴朝討倭,以便將功贖罪,考慮到正是用人之際,播州軍又有強大的戰力,所以明神宗萬歷帝朱翊鈞,才答應了他的請求。
可在得知倭軍已被先期入朝的明軍擊潰,才讓明播州宣慰使將功贖罪的希望泡湯,而他又認為整個四川都指揮使司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