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濃濃的硝煙就遮蔽了明軍們的視線,由于煙霧的遮蔽,令明軍的三眼神銃、五雷神銃、迅雷銃、雙眼銃,等火器無法大概瞄準射擊。
而后金八旗軍則快速沖擊,一直沖到50步時,萬箭齊發殺入明軍陣營中。
雖然明廣寧衛總兵張承萌,指揮勇猛,可也知道大事不妙了,他準備且戰且退,到附近的山崗上,利用地形居高臨下守住一晚,等天亮了再戰。
不過就在他退守的時候,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也看出了他的用意。
故意讓后金鑲白旗梅勒額真愛新覺羅·多鐸,率領一部人馬,從側面殺出,截斷了明軍的退路。
面對腹背受敵,讓明廣寧衛總兵無心戀戰,他被拖延了大量的時間,進入夜晚之后,明軍更是逐漸分不清楚方向!
而明軍人數本就處于劣勢,在加之火器在近戰中,根本不能發揮其作用,不一會兒三處營壘都被八旗軍攻破,
就在無路可退的時候,明廣寧衛總兵的血性上來了,他對著旁邊的明遼陽衛副總兵顧廷相、明海州衛左參將蒲世芳,說道“現在戰也是死,不戰也是死,何不隨本將殺回去拼命,就算死了,咱們也是大明的忠臣!”
于是三人放棄了逃跑的想法,重新投入到了戰斗當中,明軍士兵們見主帥奮勇當前,低迷的士氣瞬間被點燃,恐懼感逐漸消失,反而殺得后金軍漸漸不敵。
就在戰局即將被扭轉的時候,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手一揮,大批早已就位的火把弓箭手出列。
漫天的箭矢如同暴雨一般傾瀉而下,明廣寧衛右營游擊將軍劉遇節,首先逃走,導致各營明軍士氣衰落,開始相繼敗退。
隨后明廣寧衛總兵張承萌、明遼陽衛副總兵顧廷相、明海州衛左參將蒲世芳,等將領無法抵擋敵軍進攻,最終中箭而亡。
就這樣,立功心切的明廣寧衛總兵,就成為了明亡清興中,第一位陣亡的總兵級將領!
其下還有50位大明將領全部戰死!后金軍還追擊逃跑明軍40里,1萬明軍死傷大半,此戰后金繳獲戰馬9千匹、鎧甲7千副。
4月25日,明神宗朱翊鈞,經過六部商議后,直接以熟悉遼東都指揮使司戰事的,明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楊鎬,擔任「遼東經略」。
還傳令兵部嚴厲督責遼東都指揮使司地方官,責令道“近來遼東都指揮使司失城陷堡,損將喪師,大損國威!蓋歷該處地方官平時失于備戰,臨戰又不能拒敵,疏防玩忽,罪責難逃,你部當嚴厲督查巡撫、巡按各官及沿邊將士,亟圖戰守長策,各處城堡均需用心防守,遇敵應盡力截殺,一旦經略出關,援兵四集,即合謀大舉,以振國威。如若再次因循怠玩,致誤軍機,國法難容,決不輕貸?!?
4月26日,李氏朝鮮王國方面,將后金國多次遞給的〈胡書〉報告宗主國大明。
很快就收到了明遼東總鎮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維翰、明鎮江堡游擊將軍丘坦、明薊遼總督汪可受,皆要求李氏朝鮮郡王光海君李琿,出兵助明的咨文、票文和檄文就接連送來了。
面對大明帝國的征兵要求,李氏朝鮮郡王與眾臣們的意見對立,他自稱“朝鮮語我國三邊防備自顧不暇,舉單弱不教之卒,入援天朝,有何所益?”
并判斷道“朝鮮語老酋桀驁,雖以天朝兵力,恐未能必將其一舉剿滅?”
就要求李氏朝鮮備邊司搪塞大明帝國遼東都指揮使司方面,并勸告大明也慎重對待,而自己則始終不愿出兵!
可絕大多數的大臣們都主張出兵,以報答大明的再造之恩。
同時消滅建奴也對李氏朝鮮王國安全大有裨益,包括李氏朝鮮郡王最重要的支持者→李氏朝鮮禮曹判書李爾瞻、李氏朝鮮領議政鄭仁弘,都支持出兵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