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面國、龍涎嶼、翠蘭嶼、阿魯國、錫蘭國、小葛蘭、柯枝國、榜葛剌國、卜剌哇、竹步國、木骨都束、蘇祿國,等國地區。ii
其中滿剌加當時還是暹羅國屬地,明司禮監太監兼正使奉明太宗詔敕封,賜給當地酋長雙臺銀印加冠帶袍服,并樹碑讓該地區獨自建立滿剌加國,暹羅國自此不敢侵擾滿剌加國,因此滿剌加國王非常感念大明帝國的幫助幾乎年年朝貢。
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2月初1日明太宗下旨傳諭要北元韃靼完者圖汗孛兒只斤·本雅失里,臣服大明帝國而他不從!
于是明太宗大怒為了解決北方邊患直接準備御駕親征,當即任命皇長孫朱瞻基,留守北京,由明戶部尚書兼掌行在部院事夏原吉,隨即就發布北征詔告天下,挑選了明翰林大學士胡廣、明翰林院侍講楊榮、明翰林院近侍金幼孜,為扈從伴讀。
明靖遠侯王友,為中隊將軍,明安遠侯柳升,為副將軍、明寧遠侯何福、明武安侯鄭亨,為左右哨兵、明寧陽侯陳懋、明廣恩伯劉才,為左右兩掖負責夾擊、明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劉榮,為游擊將軍充作先鋒,又命明山西行都指揮使薛錄、明山東都指揮使冀節,為左右驃騎將軍、明平山衛指揮使侯鏞、明常山右護衛指揮使陳智,為神機將軍、明河南都指揮僉事金玉,為鷹揚將軍、明陜西行都指揮使司都事李文,為車騎將軍,分督其屬不隸屬于五軍都督府,總計50萬浩浩蕩蕩從京畿內城出德勝門向北進軍。ii
3月初2日各路明軍集結在綏德衛展開大閱兵誓師儀式。
5月初1日大軍到達臚朐河,明太宗下車駕之后親自賜名此地為〈飲馬河〉,隨即就遭到了潛伏在平漠鎮的瓦剌鐵騎從平原地帶襲擊,射箭一枚、留馬四匹而撤,上面還寫有勸降書直接被明太宗給撕毀。
5月17日得知瓦剌騎兵與此不遠,遂令大軍渡過飲馬河,大戰牙賬內坐鎮的北元完者圖汗重創瓦剌鐵騎迫使他們逃遁,明太宗則率領輕騎追擊至斡難河與之再戰,又打敗瓦剌步騎軍隊導致北元完者圖汗僅以七騎逃出,明軍依然追擊不舍。
5月20日明太宗下令分兵追擊北元韃靼太師,而北元韃靼太師自己熟悉地形又占地利之便就且戰且退,使得明軍處于被動無奈形式,只能派遣人來召降,但北元韃靼太師卻猶豫不決。ii
雙方相持多日,明軍雖然時有小勝,但都因天氣炎熱士兵饑渴不能持久,才于6月下令班師,7月17日回到順天府。
7月21日回回部族首領阿剌馬牙,斬殺明陜西行都指揮使劉秉謙,占據肅州衛開始反叛,并約赤金蒙古守御千戶所、安定衛、罕東衛、曲先衛、阿端衛、沙州衛為援。
然而赤金蒙古守御千戶所念及大明皇恩不打算與叛軍同流合污,便暗自讓諸衛名義上同意聯合反叛,實際上則一邊上奏朝廷一邊率領部下擒拿阿剌馬牙交給朝廷。
此事讓明太宗大喜重金嘉賞還改升赤金蒙古守御千戶所為〈赤金蒙古衛〉授封塔力尼,為赤金蒙古衛指揮僉事,其部下三人也都封官,至此叛軍獨自奮戰被明沙洲衛千戶朱迪,率軍圍攻最終平定。ii
8月20日明太宗在京畿外城廣寧門外設立了(京軍三大營)既;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皆裝備有大明帝國最精銳的火器;火門銃、霹靂炮、大連珠炮、防用手銃、野戰重炮、碗口炮、盞口銃、鐵銃、銅銃、單眼銃、、、神槍、神炮、單發火箭、多發齊射火箭、多筒、并聯火箭、有翼火箭、多級火箭等。
神機營與明初創編的都司衛所駐軍編制不同,其最高編制級別為〈營〉,營編提督內臣設2人、武官2人、掌號頭官2人,營下編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共五軍,各設坐營內臣1人、武臣1人,除中軍下領四司外,其余各領三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人、把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