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的大殺器研發完畢之后就立刻送去前線了,一切以戰事為重,成本什么的都不在乎了。這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了,韓城如果不在乎成本的話,雙聯四聯都是可以大量的生產的。
防空火炮其實只是一點,最重要的是對于火炮的需求,后方雖然是可以快速的生產火炮,但是前線的損耗和消耗是無法想象的。美國人用更龐大的炮兵規模,也有更強大的空中力量,所以在火力方面是空前強大的。只不過對于中國來說的話,這是一個難以抵擋的對手,特別是地面部隊的炮兵部隊,不斷的擠壓著前線部隊的生存空間。
“我覺得咱們的自行火炮是不是可以上馬了,這樣下去,咱們不管生產多少的火炮都是不夠用的?!?
“但是沒有辦法,你的想法首先要有一個能夠足夠堅固的底盤,除了坦克底盤能夠承受這么大的后坐力,可是咱們連坦克都生產不出來啊?!?
韓城再次提起這個提議的時候,是在軍工生產大會上,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提高自己廠的產量。但是提高產量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前線的火力不足是最基本的原因,沒有足夠的空中力量和炮群,你怎么打得過資本主義的攻勢呢?自行火炮可能是唯一能夠靈活活動的跑群了,而且也能及時逃過戰機轟炸。只不過生產出來是比較困難的,等于說是把所有的廠子力量集中起來,也未必能加工的出來的。
“我的想法就是引進,我們只需要向蘇聯方面引進足夠的坦克底盤,然后我們進行改造。購買是最簡單的辦法,只要前線有一支能夠靈活轉移的炮群,對于我們的生產壓力就小了很多?!?
現階段已經不是擴大生產能夠滿足的了,長期的消耗戰對于國家來說也是一個負擔,而且這個負擔是建立在剛剛成立不足三年的新中國。經歷過抗日戰爭和國內的戰爭,元氣大傷,即便是經過短暫的恢復,那也不能和正在輝煌時刻的美國政府相比。此時的美國掌握著全球最大的黃金儲備,同時他們有工業十分強大的歐洲盟友,本土的生產力又十分巨大,這樣直接硬碰硬的消耗很艱難。
哪怕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那也經不起沒有先進工業的消耗,不能這么打死仗,得打巧仗。經濟上也得算一算,不能說打完一場仗把自己家里都打沒了,那樣不合算。以前是光腳不怕穿鞋,現在是腳上套了一層襪子,多少也得留點兒面子。
“蘇聯人會賣給我們嗎?”
“我們先不說蘇聯人會不會賣給我們,我們現在可以用我們能換的東西換過來,他們在朝鮮也有戰士,一旦我們支撐不住了,他們就徹底暴露了。蘇聯人不想介入,一旦介入,那就是一場世界大戰,誰都經不起折騰。哪怕現在美國人拼了命跟咱們打,它也經不起世界大戰的摧殘?!?
至少在這一點上韓城是可以肯定的,雙方剛剛結束大規模的世界大戰,哪怕對立也不是要立刻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借口,畢竟誰也沒有把握能一口氣吃掉對方?,F在的蘇聯可不是紅色警戒游戲里邊兒那個蘇聯,可以明目張膽的開始入侵,游戲里面的那種實力在現實根本不存在。
“所以我斷定,只要我們去接觸,并且向他們提出購買坦克底盤這種要求,說實話并不過分。我們要的只不過是一個坦克底盤,而且是購買,并不是成套技術的轉讓,我相信他們會很樂意見到。”
韓城說著就拿著一塊兒粉筆在會議桌上開始畫,也就是自行坦克的建造圖,根據韓城的想法,在上面安裝的是一門155口徑的重炮,攜彈量是30發。由于取消了炮塔結構,改用液壓抬升炮管的上下移動,重量上減輕了很多。根據韓城的測算,最起碼的時速也能達到每小時30k。
在泡的周圍只是簡單的加了幾塊鋼板,上面再蒙上迷彩布,只是做一個簡單的防護措施。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足夠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