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伯特的高壓下,又經過十七八遍重放,最終大家終于得出了一致結論。
最終在屏幕上專家們定格了兩幀連續畫面。
左邊的一副,那位人間神祇左手伸出,向上空做出一個伸手抓取的動作,漫天劍氣光影產生了微微扭曲;右邊的一副圖像上,一切光影消失的無影無蹤,那位人間神祇左手握拳,正在將左手放回到背后。
“羅伯特局長,目前我們對此有兩個解釋,您想先聽哪一個?”
“先說可能性大的那個。”羅伯特根本不想聽他們賣關子。
“金鰲島可能開發出了一種大范圍投影系統,配合其他技術,如大范圍大氣溫度控制設備,可以造成我們看到的幻象。”
專家攤開雙手,聳了聳肩。
這種可能性其實也不是很大,光是大范圍(至少控制上百平方公里、縱向高度控制到兩千米以上)溫度控制設備,就已經是世界級難題。
天氣現象控制技術其實一直有人在研發。
天氣武器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鮮東西,這玩意最初是為了調節雨水,促進農業發展開發的科技樹,催雨彈、煙條、碘化銀等,都是常用的調節降水工具。
不過隨著氣象研究的發展,什么東西都能被用在軍事用途。
所以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樹上,點出了大規模使用微波設備,在一定范圍對局部地區上空空氣加熱,通過大氣的聯動效應干擾大氣環流,使目標區域產生不正常天氣現象——比如說連續降雨,連續干旱等——進而影響對方的生活環境,削弱對方國力。
這玩意最初就是花旗干的事!
要說那個國家勢力(對花旗來說,就是特指赤旗和歐盟)開發出能降溫的大氣溫度控制設備也一點都不稀奇——花旗自己也在研究開發,只不過還沒成功。
至于大范圍的三維投影,恐怕比大范圍降低大氣溫度還要難度要一些。
三維投影技術在這個時代已經成熟,不算什么高科技。可是量變引起質變,三維投影對于空氣均質要求很高,從地面到兩千米高空,空氣密度、空氣溫度和其中氣溶膠粒子的含量都有很大不同,要想做到清晰一致的三維投影,幾乎是不可能的。
至少以這些專家的認知來說,現代技術很難做到這一點。
專家們對羅伯特解釋了其中原理和難點。
“這就是你們提出的解釋?好吧,我想聽聽那個可能性比較小的解釋。”羅伯特好懸沒把自己的帽子砸過去。
“另外一種可能是那位人間神祇掌握了空間技術,并可以投入實際應用。”另一位專家聳了聳肩,說道。
“空間技術?你這是什么意思?”
“祂瞬間打開了另一個空間,把天上沖擊下來的劍型能量武器引入了另一個空間,然后又把那個空間關閉了——就是這樣。”
專家搖了搖頭,隨口解釋道。
這種可能性大概就像是原始社會有人開出一輛坦克的意思,專家自己都不相信這個解釋。
前面那種可能雖然很小,但多少還有些實現的可能;現在他說的這種解釋,不過是為了應付上級。
這也是官僚系統的老毛病,給上級的方案絕對不能只有一套,哪怕是湊數,你也得再湊出一個方案來——不然怎么顯出上級決策的重要性來?
不然,最后寫成績的時候,難道寫這是你的成績嗎?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寫上級決策英明才行。
所以,為上級方案至少要兩套,當然三套最好;更多就沒有必要了,領導也是人嘛,哪有功夫看你的廢話?
當然,這些專家也不是然飯桶,他們的依據是柳生元和抬手時,周圍光線的一瞬間扭曲。
雖然多半是溫差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