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虛和木頭人來到夫子山半山腰的一個庫儲點,把夫子院特有玉牌遞給了管事,管事見是夫子院要的東西,倒也沒有怠慢,很快就按清單上所列把一應物資準備妥當。
雖然大部分的東西都掛在了木頭人的身上,可即便如此,王虛的雙手和雙肩也被占了個滿滿當當。
夫子山上有多個物資儲放點,由于其他各山、各谷在山下都有生意,所以夫子山上的日用物資都是由山下供給。
夫子山上住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七十二賢人都在練虛境以上,住在夫子山的上半部分,而三千弟子則是住在夫子山下半部分,皆是練虛境之下的弟子,七十二賢人是夫子門的骨干力量,主管夫子門的各項事務,而三千弟子也各有主業,其余的六山、九堂是夫子門的分支所在,而八谷則是由所有弟子共同經營。
自歐陽先生和顏回之下,分了工、商、農、醫、政、軍、教、律、禮、書十部三十個主事,由三十個賢人分別主事,七十二賢人之下是三千弟子,三千弟子之下是各個分支,組成了龐大而又嚴謹的夫子門。
夫子山的半山處地域十分的廣大,幾乎所有的核心機構都建在了這里,只是夫子山上有清規律例,雖然人口龐大,但是卻很少有喧鬧的情況,倒是處處都能見到一派書香和靜謐的和諧景象。
王虛和木頭人緩緩的順著石階向云霧的深處走去,兩人看似閑庭信步一般,實則腳下生風,腳底虛浮于石階之上,卻是速度極快。
也許是這樣的苦力干得多了,他也已經完適應了這種負重登山的運動,有時還會精力過剩一般和木頭人進行賽跑,很快兩人就回到了夫子院。
夫子院雖然是只有一進院落,可這面積可是真的不小,西邊的兩層小樓最大,那是歐陽先生住的地方,南邊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一幢兩層坐西向東的竹舍,是顏回住的地方,北邊種著各種奇花異草和名貴樹木,數條小徑間或相連,夫子池的北邊有個五層高的藏書樓,藏書樓的頂端有個欣長的避雷針,藏書樓坐北朝南面向夫子池,而夫子池的南邊對著藏書樓的地方有一棵巨冠大樹,樹的下面有一個八角木制涼亭。
夫子院的地面部是由青石鋪成,夫子院的東北角坐東向西的兩層小樓是文綺和雪兒的住所,而東南角坐南向北的兩層小樓則是王虛的住處,木頭人被雪兒拉去看守倉庫了,而倉庫和廚房都在夫子院的東北角,只不過是坐北朝南的一層建筑。
木頭人簡直就是一個專業的火夫,廚房的灶臺也是機關的設計,做飯的時候木頭人把儲存的真氣通過灶臺的機關直接放火,而且灶臺也有儲備真氣的能力,有時候只用木頭人放把火就可以讓灶臺持續燃燒,而灶臺里的真氣則是需要木頭人來補充,由于木頭人能直接轉換天地精氣,所以基本不用考慮能源的問題,當王虛看到這些時,他也有點無法理解了,這怎么可以比天然氣還先進,于是也只有感嘆造化之神奇了。
天氣晴好,王虛回來后就在東邊窗前背靠著木幾望著窗外發起了呆,木頭人悄無聲息走了進來,用手指在木幾上敲了幾下把王虛驚醒。
王虛回頭看了一眼,木頭人手里舉著一個金屬牌子,上面用毛筆書了幾個大字“在涼亭用餐”,看著娟秀流形的字跡,一眼就能認出就是文綺的杰作,王虛回了一聲知道了,木頭人就帶著那塊牌子走了出去。
有時候木頭人會直接送餐過來,但也有的時候,文綺就用這種方式來通知大家。
王虛來到涼亭時,歐陽先生和顏回已經入坐了,文綺和雪兒也坐在了另一邊,而木頭人則提著食盒靜靜的站在一旁,眾人之間還留有一人座位,王虛走過去拱手行禮落坐。
吃過飯后,王虛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就向眾人辭行,說是要下山去游歷一翻,而眾人對于王虛的選擇也沒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