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本周每0周推加一章,不封頂)
九月二十,司馬道子的聯軍來到了會稽城外。
司馬道子終究還是選擇了留下組織聯軍,倒不是他膽子大,而是馮該的辯才和蠱惑力實在太強,加下司馬道子本身并不聰明,三兩句就被馮該帶了節奏。剛好馮該的猜測還是正確的,司馬道組織聯軍也算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了,實在是傻人有傻福。
此刻幾名晉軍抬著露天的大輦,在會稽城外一擺,落到了聯軍軍陣前方。司馬道子肥胖的身子在輦上攤成一團,雙頰坨紅,一看就是不久前剛嗑過五石散。司馬道子身邊跟著許多官員,都是會稽附近城鎮的主事官,有將軍有縣令,也有參軍、太守。司馬道子傳令征兆了他們麾下的軍隊以組建聯軍,這些人不敢違背瑯琊王之令,只好帶著部隊過來匯合。
這次組織聯軍,司馬道子共得兵三萬五千,對外號稱五萬。當然來的都是正規駐軍,各地守卒還是留在原地的,因為那些人來了也添不了幾分戰力,反而地方上沒有他們維護治安立即就會亂套。
聯軍分列為數個方陣,半數方陣手持刀盾,再有一個方陣空弦,剩下的便都是舉著云梯沖車之類的攻城器械。至于投石機,因時間倉促,是做不出來的。
騎兵是不需要的,雖然聯軍不缺馬,但誰會缺心眼的用騎兵來打攻城戰?當然,裴盛秦那次領著八百騎兵直接沖入會稽是個意外,那是他提前知道會發生什么。王凝之這種送人頭的對手,幾百年也難得出一個的,這是難以效仿的。
馮該身披戰甲,持長槍,跨立馬上,倒是威風凜凜。司馬道子提拔他做了聯軍主將,如今他已不再是一個門客,而是正經的大晉軍官。他看著身后亂哄哄的聯軍與身旁忙著拍司馬道子馬屁的地方官,心中默默嘆息。
聯軍全部是由會稽附近的城鎮組成,得益于距離進,往返快,加上是司馬道子這個親王親自下令,下面的人不敢耽擱。故而這聯軍組建地極快,短短三兩日便湊了出來。
只是聯軍各部草草融合,完全缺乏融合,給了馮該一種烏合之眾的既視感。按理說本應先集訓幾日,再拉出來打仗。但馮該又隱隱猜到會稽城內的秦將應該是想要拖延時間,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兵貴神速,聯軍剛一集合,便立即拉到了會稽城下。
晉軍兵臨城下,城內自然不會不知。裴元略按照裴盛秦的要求坐鎮將軍府,裴盛秦則領著其余諸將,一同來到城頭。
裴盛秦不讓裴元略出面,其實是怕他被認出來,裴元略在前秦也算是威名赫赫的大人物了,城外的晉軍中保不齊就有認得他,或者見過他畫像的人。益州水師嘩變已過去將近一個月,消息保不齊已經傳到了這兒。若是城外聯軍得知了消息,再看到裴元略,或許就會有聰明人猜到他們是在嘩變之后逃出軍營的潰兵。這樣一來,無疑是給城外的聯軍增加信心。而裴盛秦出面則不必擔心會被認出,這樣就在無形中消弭了一個隱患。
古時兩軍交鋒前,主將往往要進行對話。裴盛秦立于城頭,馮該打馬上前,最后將將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兩人大眼瞪小眼,開始了這一自古以來的環節。
裴盛秦率先說道“城下何人膽敢犯我會稽!”
馮該冷笑道“閣下倒是好本事,竟能悄無聲息地潛入我朝腹地。還神不知鬼不覺地,便取了我朝第一重鎮,吾實在好奇,閣下究竟用的什么手段?”
裴盛秦哈哈大笑道“我朝鐵騎百萬,投鞭斷流,本公子奉天子圣旨,攜大軍來此討伐不臣,區區會稽,豈有拿不下的道理。如今會稽已是大秦朝的城池,爾等南蠻,識相的速速退卻,莫要自取禍敗!”
“哼,前兩日馮某還只是猜測你們是在耍詐,如今馮某已可確定,你們絕對沒有所謂的大軍。若真是大軍壓境,這兩日聽說瑯琊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