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項城收到捷報與彈劾的同時,還有一封文書悄然傳到了東晉南瑯琊。
瑯琊是前秦的一個郡城,歸屬于徐州,瑯琊經濟發達,人口繁多,文軌興盛。幾十年間,也不知為前秦王朝貢獻了多少良臣猛將。
而這南瑯琊,雖說也喚做瑯琊郡,實際上卻只是一座尋常的小縣城而已,這是東晉僑置的瑯琊。
自西晉滅亡,永嘉南渡之后,東晉為了標榜正統,便向天下宣稱整個天下都還是大晉朝的天下。但任你如何胡說八道,也無法改變天下絕大多數地盤都在前秦手中這個事實。
于是,聰明的晉朝人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僑置!所謂僑置,就是說在江左找許多荒地,分成無數塊重新取名字。這塊荒地叫長安,那塊荒地叫洛陽,前邊一塊叫西域都護府,后邊一塊就叫幽州招撫司了。
通過這種方式,把那些荒地意淫成前秦各地,假裝整個天下都還在大晉朝手中,說白了就是自欺欺人。這套并不是晉朝首創,三國時就有了,但委實是晉朝把僑置文化給發揚光大的。
南瑯琊如今的主人正是在東晉大名鼎鼎的瑯琊王氏。
瑯琊王氏當初本著寧頭不做鳳尾的想法,在西晉滅亡后毅然南渡投奔東晉。從此斷了北方的一切人脈,但也如愿以償成為了東晉的一流世家,算是求仁得仁。
這些年來瑯琊王氏假裝不知道北方還有個大秦朝,假裝東晉就是整個天下,關起門來作威作福,號稱第一世家,實在是快活得緊。不過今日,瑯琊王氏卻無論如何也快活不起來了。
此刻,在南瑯琊的王氏大宅中,瑯琊王氏的一群族老正圍成一圈,大眼瞪著小眼。
“咳咳,那封信大家都看過了,不知諸位是個什么想法?”
老態龍鐘的王鬻之第一個開口,仗著年紀大,他在王家威望極高。
有一個族老遲疑片刻,弱弱地說道:“凝之說咱們瑯琊王氏應該認祖歸宗,落葉歸根。但如今真正的瑯琊郡不是在秦朝么,咱們如何能落葉歸根…”
其他人都聽得滿頭黑線,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瑯琊王氏的根在秦朝,所謂落葉歸根,不就是歸降秦朝么?只是不方便說那么直白罷了,你還當真的只是想遷回瑯琊呢。
王鬻之看了那族老一眼,認得此人天性愚昧,完全是靠年紀混出的身份,倒也不以為意,權當沒聽見他說話。
“前些日子郡內便有流言,說會稽被秦朝占據了。原本老夫還不信,今日看來,十有是真的了。凝之絕不可能有…那種想法,想必是會稽失守之后,被秦軍逼著寫的這封信。”王鬻之淡淡地說道。
又有一個族老問道:“這么說,凝之如今在暴秦手中了?咱們若是不答應,凝之豈不是…”
“凝之的安危自然是要顧及的,不過更重要的是思考此事對咱們瑯琊王氏的利弊。”又是一個族老發言,在大世家中,個人的安危永遠要給家族的利益讓道,哪怕這個人是王凝之。
“秦朝繁華,如果落葉歸根,必然能使咱們瑯琊王氏更上一層;不過秦朝浩瀚遼闊,世家無數,可不比偏安江左的大晉朝。若選擇了那邊,咱們只怕便沒有現在的地位了。”一位族老有些擔心的說道。
他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東晉第一的瑯琊王氏就算實力更上一層,放在前秦依舊排不上號。后世之人若不是熟讀史書,很難理解這種差距,最簡單直觀的了解方法,就是找一張前秦東晉對峙的地圖對比一下雙方大小。
一下子,一群族老都開始糾結起來了。這又是一個鳳尾與雞頭的問題,當初瑯琊王氏的先祖選擇了從鳳凰蛻變為草雞。如今有一個機會擺在面前,瑯琊王氏需要選擇是重新當鳳凰還是繼續做草雞。可是當鳳凰只能做尾巴,當草雞卻是腦袋,這實在是難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