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面前,用復雜的眼神瞅著老婦,輕聲問道“漢朝公主?”
老婦搖了搖頭,道“大晉桓閥罪婦李氏,見過裴侯。”
“益州水師那些叛軍呢?”
“被秦朝益州牧楊大人發配去維護都江堰了。”
裴盛秦嘆道“好一個桓閥罪婦李氏,成漢昭文帝李壽當年北伐趙朝,東剿晉朝,也算一代豪杰大帝。若他泉下有知,見你這般嘴臉,不知會作何感想?”
老婦慘笑道“世人只看到父皇北征東討,威加海內,卻不見父皇血戰經年,耗盡了我大漢國力積蓄。等到皇兄繼位之后,我大漢朝廷甚至窮到連兵餉都發不出來。以至于桓溫一朝伐蜀,我朝大軍便一潰千里。蜀地山河,轉瞬成空!知道么,桓溫殺到成都時,皇兄早就帶著殘余不多的禁軍棄都而逃,我一介弱女子,內外無援,除了銜璧出降,還有什么法子?”
“我除了舍卻一身皮囊,以色娛桓溫,保全一條性命外,還能如何?”
裴盛秦忽然想到了一句俗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身體上的背叛不打緊,可是從你如今的所作所為來看,你的心也已背叛了故國。桓氏是漢朝的仇敵,而你的心卻已歸向桓氏!”
老婦似乎依舊不認為自己做錯了,只是一昧辯駁道“山河破碎,身世浮沉,我一婦人,隨波逐流又有何錯?”
裴盛秦搖了搖頭道“送你一句詩,不畏裹氈來鄧艾,最嗔銜璧出譙周!”
“唉,你好自為之吧!”裴盛秦一邊說著,同時喚過一旁的仆人吩咐道“明日便將這老婦送往刑部吧。”
待仆人應下后,裴盛秦便離去了。
裴盛秦明白楊詩意的意思,楊詩意送李氏過來,便是讓他出氣的。但裴盛秦不會殺李氏,沒必要,也沒意思。更何況,李氏是重要戰犯,策動了前秦數萬大軍嘩變,押入長安本就是要受審的。或早或晚,朝廷都會處置她,用不著裴盛秦提前動手。
這李氏不但可笑,也實在是可憐。枉她一心為了滅國仇人桓氏著想,卻被桓玄棄之如敝履。要知道,這么一個老婦本就沒什么用處,前秦要過來也是為了宰掉泄憤。但凡桓玄稍微堅持一下不交人,前秦也不會因為這點細節影響到議和。然而,桓玄壓根就沒猶豫,直接就將他這位繼母留在了襄陽,任憑前秦處置。
“不畏裹氈來鄧艾,最嗔銜璧出譙周”
李氏蹲在角落,不聽地念著這句詩,痛苦地流下了眼淚。這句詩自然是裴盛秦從后世抄襲來的,內容非常通俗易懂,這是三國時期的典故。大意便是:蜀漢百姓不怕裹著氈毯跳下陰平來偷襲的曹魏大將鄧艾,只想去罵那位引導后主劉禪銜璧出降的主和派大臣譙周。
很明顯,裴盛秦這是在借古諷今,用三國時期譙周降魏之事來諷刺李氏。
李氏一邊抽泣著,一邊斷斷續續地輕語著。
“我也不想當譙周的,真的,我也不想當譙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