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問題的。
不過如此一想,又有幾分皺眉,那和尚看著年紀著實不大,也就二十來歲模樣,如此年紀,能有這等修為,足見其傳承不凡,背后說不得也有高人教導。
這么一來,這事情就變得麻煩許多。
倒不是余崖就怕了事情,他師傅孤竹真人,也是玄門高修,好友不少,自有幾分底氣。
只是想到和尚來歷不凡,本事也大,說不好還有什么手段,事情不好處理,心氣自然不順。
對于余崖心情,陸玄也能理解,早年他就遇到過這樣的人。
當然那時未曾入道,所遇并非修行之輩。
他所遇到的,也是一個和尚,同樣喚做法明。
其人執(zhí)拗,脾性古怪,三觀與常人頗為不同。
陸玄那時正過中原之地,中原之地,大旱數(shù)月,百姓艱苦,甚至有一些地方,不時發(fā)生賣兒賣女的事情來。
有一處村子便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父母要將女兒賣到青樓去。
當時同村有一名青年,看不過去,于是將孩子偷偷的帶走,交給了一家富戶收養(yǎng)。
那和尚正好路過那富戶一家,被人好好招待,可和尚不知怎么聽到了這件事情,了解了事情經(jīng)過之后,竟要求富戶該將孩子送回去,便是給錢補償也不成。
富戶自然不愿,于是和尚便在其門前賴住。
事情鬧得不小。
旁人自然無法理解,當時陸玄正好路過,就與那和尚講理,最后也講不通,便同那和尚打了一架。
和尚被陸玄打了滿頭包,依舊堅持。
無奈之下,那富戶一家只能將孩子送了回去。
最后出資重新將孩子買了下來。
如果只是這樣,事情只能說多了許多波折,不過那帶走女孩的同村青年,卻因為拐帶之罪,被抓入了縣牢。
青年本是好意,富戶也是善心,然而因為這和尚插手,卻得了這么個結果。
當然,也不能說和尚存了壞心,只是愈是如此,才愈教人無奈。
這事情陸玄印象不淺,也因為這事兒,聽到余崖提及‘法明’這名號,才想起了這人。
“世間還有這等人存在?真是無奇不有。”
余崖也有些驚訝,隨后道“難怪前輩會說這和尚可能是你當年遇到的人,說來仔細一想,還真有些相似。”
“雖常人有些難以理解,但這類人世間其實不少,也并非心存惡意,只是追求不同罷了,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與彼輩說道理,是說不通的。”
陸玄一嘆。
“我隨你去看看,布置許久,總不能半途而廢,不得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