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是萬靈所有,并非人族自身的特殊力量。
再加上這個世界并沒有陰司,人死后有沒有那個本質能夠承受神道力量的洗練,以至于沒有一個專門以陰魂經營香火的體系出現。
所以當陸玄將城隍這個體系說出來之后,羅賢和王友直這兩個當了幾百年神祇的人聽了,自然就覺得十分的驚訝了。
而且他們經過一番探討之后,發現這個體系十分自洽,也很有可行之處。
一來,有了神都印,凡人封神并非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經過仔細的研究之后,還能多出很多的操作空間。
其次,這個體系不會與人間王朝的統治者發生直接的沖突,畢竟一個管理死后的人,一個管理活著的人,就算是沒有神祇,皇帝也管不到死人身上,因為在這個世界,人死后除非有莫大的機緣,否則幾乎都是化為真靈,重新回歸天地懷抱的。
如此條件之下,在本身就有的人類對于神祇的信仰之上,開辟出城隍體系,只要操作得當,幾乎不會出現太大的阻礙。
或許有許多方面的困難并不是構思的時候就能夠解決看到的,但至少他們現在能夠想到的大阻礙,并不存在。
唯一需要考慮和擔心的,一個是修士群體,一個是架構出一個輪回體系是否必要。
如果實行這個體系,初期的時候這兩點顯然是沒有必要太過擔心的。
但是隨著計劃的進行,神道的逐漸強大,多多少少會觸及到修士群體的利益。而輪回體系,這也是需要琢磨的事情。
這是一份莫大的權力,也是個極大的麻煩,里面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當然,在陸玄初步提出城隍體系的這會兒,三人也還沒就輪回的問題多談,因為即便是有一些想法,他們也還沒有那個能力坐到這樣的事情。
如果他們真的準備實施城隍神道體系,后續有的是時間琢磨和布局。
……
“依托于人道王朝,就好比陰陽之分,本就暗合了天地道理。只要將架構考慮嚴密,我認為這個體系很值得嘗試。”
王友直道。
相較于羅賢和陸玄,王友直本人在未曾覺醒宿慧之前,所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是從一個真正的普通人的角度,活了幾十個年頭,而他曾經又云游過天下,很多問題陸玄和羅賢或許見過,但并未有什么深刻感觸,他卻能夠有些清晰的體悟。
事實上,這也是不少前輩仙真,在步入到一定的境界之后,陷入瓶頸,雖然并未有生死危機,卻也選擇尸解投胎的原因之一。
不同時代的不同角度,往往能夠發現不同的問題,這對于修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知識。
而且這些知識往往是需要親身體會過后才能領悟,而非坐關靜修,或是從師父亦或旁人口中聽來就能明白的。
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是這么個意思。
羅賢與陸玄,對于王友直的意見自然看重,并不會因為自身的經歷就認為王友直曾經還是凡人時候的體會覺得有什么幼稚的。
他們如今所做的事情,本身就是要創造一個依附與人道王朝,或者更確切的說,是依附于天下百姓之上的神道體系。
如此情況之下,‘普通人’的想法,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百姓對于神祇,有希冀又懼怕,因為如今的神祇,幾乎都是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誕生,并沒有一定的針對性篩選過程,以至于對于普通百姓來說,神靈之中,好的或許極好,壞的也可以極壞。”
“在此之前,人道皇朝雖然分了正祀和淫祀,但隨著世事變遷,很多時候并沒有想象之中的那么管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神祇如果不存在人世,或許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反而還更為好些。”
陸玄和羅賢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