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安的情緒一直持續到了下午。
午飯過后,陸續開始有客上門。婢女小廝們都忙碌了起來,老夫人也不能再專心聽戲,干脆叫人搬來了軟榻,舒舒服服地半躺著同那些女客們說笑。
程虎果然召來了十多名將士,都扮作尋常家奴守在戲樓外、梅林中,隨時警惕以防有人作亂。
但是夜寒依舊沒有來。程虎帶回的消息說他去了大理寺,仿佛是因為睿王忽然要翻供,大理寺的人暗中給夜寒送了消息,讓他幫著想想辦法。
一樁大案的口供翻與不翻,這是極大的事,耗上一天工夫來磨牙也不稀奇。阮青枝不能在這種事上任性,只好把擔憂壓在心里。
提心吊膽了大半日,唯一的好消息是那出冗長的《芙蓉劫》終于唱完了。
阮青枝正要松一口氣,一位來訪的夫人卻笑道:“我們孤陋寡聞,竟不知道上京有這樣的好戲。如今既然趕上了,我是無論如何也要賴著再聽一遍的!”
此話一出立刻引來了一大片附和,就連老夫人也說道:“今兒原是為的湊個熱鬧,大伙兒喜歡聽什么就唱什么吧。”
阮青枝立刻道:“我不喜歡剛才那出戲,所以能不能別唱那個了?祖母,咱們換一出熱鬧的好不好?”
后頭立刻又有誰家的夫人笑道:“要說熱鬧,還有比剛才那出更熱鬧的嗎?臨危不懼一把銀針起死回生救幼女,兵臨城下萬千百姓攜手同心保家園……嘖嘖,我聽了一輩子戲,還真想不起有哪一出比這更熱鬧的!”
說話這人是來得早的,一出戲聽了有一小半。那些來得更晚的根本沒趕上什么兵臨城下,頓時被勾起了好奇心,說什么也要再聽一遍。
春月班的戲子們答應得很歡喜,滿園子里只有阮青枝一個人不太高興。
可是作為今天的主角,她說話居然一點分量也沒有,這么多人誰都不肯聽她的。
還都嘲笑她面皮薄。
熟悉的催場鑼鼓再響起來的時候,阮青枝佯作委屈地要走,老夫人也故意喝令丫頭們:“攔下她!把她按在椅子上,不許她跑了!”
一些相熟的夫人小姐們忙也跟著湊趣,笑哈哈地圍在阮青枝身邊,一邊勸慰一邊打趣,熱鬧非凡。
今日來的都是親朋故舊,因此戲樓中也沒設什么屏風帷幕,男女老少雜坐,頑劣的小孩子四處亂跑,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阮文忠同著幾個勉強還算肯瞧得起他的官員也一起來了,樓里各家的后生們忙上前行禮問安,長輩們也跟著爭相恭維,說些“還要靠相爺多多提攜”之類的場面話。
這真是多年都難得一見的盛景。阮文忠心情大好,看著阮青枝頓時覺得格外順眼了起來。
當然,今日凡是肯到這里來聽戲的,看阮青枝都順眼。
臺上的角兒已經出場,好些夫人小姐便放過了阮青枝,各尋地方坐下聽戲去了。
只剩下兩三個婦人不肯走,仍圍在阮青枝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夸贊著,卻偏又笨嘴拙舌夸不出什么新鮮花樣來。
阮青枝心里本來就躁得慌,這會兒更覺得腦袋里嗡嗡地響,聽了一會兒實在忍無可忍便又站了起來,要走。
如今的阮青枝要去哪兒還真沒有幾個人敢過問。旁邊兩人見她臉色不對慌忙讓開,有一個婦人卻反而急急趕上前來攔住了她的去路,甚至還要抓她的手,滿臉堆笑:“人人都說青陽郡主是巾幗英豪不讓須眉,我看那些人就是瞎!咱明明是個千嬌百媚的大美人,他們憑什么要拿咱跟男子們比?郡主您說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阮青枝皺了皺眉沒有說話,那婦人卻還在繼續說:“咱們女人吶,一輩子就該守在內宅相夫教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被男人寵著就好了!那些蠢人口口聲聲說您不讓須眉,這夸的比罵的還難聽呢!也虧得厲王殿下不嫌棄,否則郡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