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中朝中一片反對聲中,仲秋節如期而至。
百姓是不知內情的,聽聞新帝與青陽郡主大婚,市井民間老早就已經在殷殷地盼著,連個闔家團圓的仲秋節都要排到后面去了。
不用等朝廷安排,民間家家戶戶都盡己所能扎了許多燈籠,門前、廊下、樹上,到處紅艷艷一片,極是熱鬧。
沒了當家人、已經不能再稱之為“相府”的阮家本來應該已經沒落了,如今卻因為這樁喜事而加倍榮耀起來,府邸里里外外都重新翻修過一遍,請了上京最好的匠人扎的燈籠,連擺了十幾天大戲都是請的名角兒,真真是要多體面有多體面、要多排場有多排場。
等到那頂精致華美得像樓閣一般的轎子出了府、后面儀仗蜿蜒從阮家直排到宮門的時候,滿城頓時沸騰。
皇家給足了顏面、相府也用足了心思,這場大婚的熱鬧實實亙古未有,果然不愧是青陽郡主!
眼看著轎子進了宮門,上京各處大街上焰火竄上天空、歡笑匯成一片,震耳欲聾。
無數百姓眼巴巴地看著宮門口手持長戟面無表情的將士們,溫柔或嚴厲地教導自己的兒女:好好讀書學本事,將來一舉成名、或者加嫁入富貴人家,能進得那道宮門,才能看到真正的天家富貴、真正的天上有地下無的繁華熱鬧。
然而事實上,一道宮門隔開的兩個世界,外面是熱鬧,里面卻不是“更加熱鬧”,而是“一片死寂”。
那頂裝飾精美的花轎并沒有被抬到殿前,而是很刻意地停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風吹起轎簾一角,可以看見里面空空如也,竟是沒有新娘的。
接親的儀仗倒是一直按照正式儀典的規矩在走著,什么羅傘、翟扇、燈籠……件件都不曾含糊,看著是天家氣派,卻惹得在場的宗親和朝臣們百感交集,唏噓不已。
縱然傾盡了天下的熱鬧又如何?都是哄人的罷了。
正主還在養居殿里躺著,只比死人多一口氣,看著也撐不了多久了。
“也挺好的。哪怕今日就咽氣呢,那也是以皇后身份死的?!@樣的好事,多少人求都求不來呢!”一個婦人搖著紈扇,細聲細氣地說道。
旁邊添茶的小宮女臉色一變,轉身快步奔了出去。
片刻之后,一個身穿蟒袍的官員黑著臉闖進了女賓宴飲的福寧殿,一言不發噼里啪啦往那婦人的臉上扇了十幾下巴掌,然后不由分說將人拽起來,拖著走了。
殿中的夫人小姐們各自低頭看著桌上的酒菜點心,誰也沒敢多說一個字。
聰明人都知道,為了自家父親丈夫兒子的性命和前程,不該說的話還是少說兩句為好。宮里的菜肴點心都是別處難尋的,留著嘴用來吃飯不好嗎?
至于先前失言的那位夫人,當然是被自家丈夫拖著到午門請罪去了。只是今日皇帝實在太忙,那夫妻兩人要跪到什么時候就無人知道了。
此時皇帝在養居殿,正親手幫青陽郡主整理那身繁瑣的鳳凰牡丹曳地婚服。
數月來臥床不起飲食艱難,致使阮青枝瘦得只剩皮包骨頭,膚色蒼白得近乎透明。雖然嬤嬤們體貼地為她涂上了厚厚的脂粉,卻仍掩不住鬢角那一層令人揪心的淡淡青色。
年紀漸老的嬤嬤們是見過世面的,一句“時日無多”梗在喉頭始終不敢出口,只能低眉順眼服侍著,等避開旁人之后才敢唏噓抹淚。
夜寒對旁人一概視而不見,看著阮青枝的妝面弄好了,便推開了在旁邊礙事的嬤嬤,彎腰把人抱了起來,出門。
攜云伴月忙在后面跟上,低頭看著前面大紅的身影,一邊笑一邊哭。
帝王大婚自是不用像尋常百姓那樣跪拜父母長輩的。二人只需要攜手登殿祭天,皇后跪接鳳印寶冊,三呼萬歲,就算禮成。
說簡單也不簡單,說難卻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