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旬刊》之請,在該刊發(fā)表《盧梭論女子教育》一文,對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觀點進行了批評。梁先生認為,文學所要求的只是真實,忠于人性。當時,景仰盧梭的周先生剛從花城來到滬市,對梁先生一文極為不滿。一個月后,他在語絲發(fā)表《盧梭與胃口》一文,對梁先生的觀點進行駁斥。
在周先生發(fā)文駁斥其觀點后,作為文學界后輩的梁先生秋毅然提筆應戰(zhàn)。他說“有一種人,只是一味的’不滿于現(xiàn)狀’,今天說這里有毛病,明天說那里有毛病,于是也有無窮無盡的雜感。等到有些個人開了藥方,他格外的不滿這一服藥太冷,那一服藥太熱,這一服藥太猛,那一服藥太慢。把所有藥方都褒貶得一文不值,都挖苦得不留余地,好像惟恐一旦現(xiàn)狀令他滿意起來,他就沒有雜感所作的樣子。”
從此以后周先生和梁先生結了怨仇,左聯(lián)的作家們開始高舉大旗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將之冠以“資本家的走狗”的稱號。
周先生的逝世,結論了兩人之間這場八年的論戰(zhàn),為了避禍,也為了遠離日益猙獰的日寇,梁先生從張伯苓手中接過了一封介紹信,經(jīng)過張校長的勸解,決定家前往山城,追尋張校長口中的桃源,只期望在亂世中能有一處安身的凈土。
“西華小區(qū)”梁先生口中默念著這個目的地的名字,和家人一起蹣跚著登上了碼頭的臺階。本想找人詢問西華小區(qū)的位置,沒想到碼頭牌坊的對面大街上就立著一個醒目的公交站牌,“開往西華小區(qū)”。
“那個地方竟然通了公交車?”梁先生想不到去往目的地的地方盡然會有公交車來往,看來交通很是便利啊。
原本想要坐人力車的七人,就在站臺等候,準備乘坐公交車前往西華小區(qū)。
梁先生在站臺等著候車,一位老媽媽牽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來到梁先生的面前,彎腰致敬,“這位先生是準備去西華小區(qū)吧?看先生樣子一定是位讀書人。來,幺妹兒,快給先生問好。”小女孩聽了奶奶的話,連忙說道,“先生好。”
本就拙言的梁先生有些手無舉措,妻子反應過來,連忙回禮,又從包裹中拿出一顆果子糖遞給小女孩。最開始梁先生不知道怎么回事,慢慢的從等車人的聊天中才知道。那個西華小區(qū)的影響漸漸擴大,吸引了周邊無數(shù)人聚居到小區(qū)周圍,各種生意玲瑯滿目,小區(qū)的魯先生為了照顧大家,開辦了幼兒園和小學,吸收附近的小孩子入學,平民基本都是半價,如果是貧民就完免費。家人有了活做,家里有了收入,小孩子有了地方玩耍、有了書讀,這就是西華小區(qū)給周邊數(shù)萬百姓帶來的新的改變。
郵局、酒店、客棧、民居、銀行、警察所、消防所種種以前想不到的東西和新生事物都在小區(qū)附近出現(xiàn)了。這里沒有欺行霸市、沒有偷盜搶劫,良好的治安讓大家的享受到了難得的幸福。西華小區(qū)里最受人尊敬的就是讀書人,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他們都會每月參加義務的小區(qū)活動,為小區(qū)和周邊群眾,唱歌、演戲、代寫家書、朗讀新聞,最近小區(qū)的廣播擴散到了整個沙坪壩西部,里面的相聲、說書、戲曲、新聞、民間趣事都深深的吸引了大家,所以人們對前往西華小區(qū)居住的讀書人都十分尊敬。
每人一毛錢的車費,相比人力車是便宜多了,這也是西華小區(qū)的惠民策略,一輛公交車來回在碼頭、西華小區(qū)、磁器口三者間循環(huán)行駛,三十分鐘就有一班,方便了來往市區(qū)的人們。
西華小區(qū)的房子一金難求,外人愿意出高三倍的價格租住小區(qū)的房子,但是沒有人愿意搬出,里面有外面感受不到的各種便利和安還有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居民除了手藝人就是讀書人,小區(qū)的氛圍非常好,周邊的群眾說起來都是一臉的羨慕。
梁先生望著自己的幾箱行李和六位家人,心中也是苦惱,不知道自己拿著張校長的介紹信能否尋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