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蔡瞭瞭向皇上介紹了什么是統一戰線,什么是兩步走,什么又是土地革命。
以及這些在歷史上的發生。
統一戰線就其廣義而言,是指不同社會政治力量在一定條件下,為了一定的共同目標而建立的政治聯盟或聯合;就其狹義而言,是指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戰略策略,主要是無產階級自身團結和同盟軍問題。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統一戰線都是中國的一大重要法寶。
統一戰線概念最早是由恩格斯提出的,列寧發展了統一戰線概念內涵,統一戰線概念在中國十分豐富并具中國特色。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幾個統一戰線
1國民大革命時期
國共統一戰線。由廣大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統一戰線。
2土地革命時期
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包括兩個聯盟工、農、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者的聯盟;工、農、知識分子和非勞動者的聯盟。
3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第二次合作)。包括了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英美派。
4解放戰爭時期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廣大華僑、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愛國分子和國民黨統治集團中的一部分地方實力派。
5社會主義時期
“愛國統一戰線”,它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聯盟,是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什么又是兩步走呢?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從實際出發,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步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通過國民經濟翻番地增長,第一步,到1990年,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實現小康;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同志強調,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他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分兩個階段作出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土地革命
中國共進行了6次土地革命。
1、第一次土地革命。1927年,規定要沒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沒收一切所謂公產的祠族廟宇等土地,分給佃農及無地的農民。對于小田主則減租。強調貧農是農民運動的主要力量。9月,中央提出“對于小地主的土地必須全部沒收,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原則。
2、第二次土地革命。1931年春為了保證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滿足農民對土地的需求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調動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證了土地革命的勝利,廣大貧農雇農在政治上翻了身,生活得到了保證。
3、第三次土地革命。1942年鞏固根據地和爭取抗戰勝利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也有利于聯合地主階級抗日。
4、第四次土地革命。1947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