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方書安也沒有想到,想要搭建一個監稅司系統,卻需要如此多的配套。
按照他的設計,郵政系統、掃盲班、都是以后要單獨拿出來去重點做,無論人力還是資源都要重點傾斜。
誰能想到,不過是一件事情就徹底打亂他的計劃。
沒辦法,此前都是自己在想,在和老方等人推演過幾次之后,發現有些事情真不是他想的那么簡單。
畢竟按照后世共和國的標準,全面推進郵政系統也是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且,共和國的郵局系統,此前是郵電局后來是央企,從開始來說,他們并不是財務獨立核算。
所以,這對方書安現在提出來的郵遞員的要求,要更高。
試問,如果說快遞員的態度傲慢,收費又貴的情況下,還有誰會去使用?
勢必要在搭建之初,就要確定服務為主的標準。
所以說,掃盲班的開設,與其說是單純的讓快遞員們識字,方便收貨與派送之外,更多的是借著掃盲班,對郵遞員們的服務展開培訓和提升。
“那么,我有個問題,誰來做郵遞員呢?”
“殿下的問題很好,我們的想法是,從軍營里選擇傷殘或者某些原因不適合服役的軍人,由他們作為郵政系統的主力。傷殘不影響到行動,卻不方便下去派送的,便作為從驛站往配送點運送,那些方便收件和派送的年輕人,去下邊鄉村進行派送。”
“你確定他們會愿意去?”
“請您相信我,他們肯定愿意去。”
說是當不下去兵的軍人,其實只要條件公布,相信所有人都會趨之若鶩。
目前軍改并未涉及到衛所軍,尤其是邊遠地區衛所軍的待遇問題。
現在的邊遠地區,很多軍戶都是衣不蔽體,由于上級主官喝兵血,而此前的土地又沒有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到了現在,那些籍田根本就不夠軍戶們吃喝所用,所以說大部分人都是在艱難度日。
這個時候從里邊抽調人手,去郵政系統工作,開出的工資足夠能養活他們一家,試問,誰不去?
當然你,附贈的讀書識字都是額外的福利,雖然有些人會不感冒,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很樂意多學一些技能在身上。
別的不說,識字以后,至少能交給自家那些不成器的小子,讓他們開蒙,也會讀書識字,將來即便是沒有多余的錢去讀書,至少也不會是一個純粹的文盲。
好歹能去找一些像樣的營生糊口。
方書安的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聽的泰昌和朱由校一愣一愣的,里邊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是什么新鮮東西,絕對不是瓷磚和羊毛布那樣的重大創新。
但是將他們組合在一起,卻又是個十分新穎的東西!
這是什么,或許就是天分吧!
泰昌自然也有想要提問的問題,但是有朱由校的好處就是,他基本上把自己的問題都提了出來。
也正是如此,他對自己長子的印象更加深刻,此前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師傅教導,現在看起來,雖然讀書的時間不長,但是很多問題都能夠和自己想到一塊。
或許這就是老朱家的天分?
無論如何,方書安的計劃算是通過了第一層考驗,再往后就是內閣議論。
要做的事情,就是說服徐光啟、李汝華還有朱國禎。
其實,名義上說是要說服內閣,其實就是將消息通知給他們。
有明一代,首輔比次輔的意見要重要的多,除非是在皇帝堅持次輔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生翻轉。
毫無疑問,今次的事情,絕無可能翻轉。
所以更多的也就是說服他們幾人,去接受這個新興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