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關(guān)內(nèi)。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特產(chǎn)以及產(chǎn)品。
不說別的,就是運送壓縮餅的大車,都能算是重載馬車。
一列接一列的重載運輸隊,對于此時來說,無異于是一隊行走的破壞神。
如果是天氣好的時候,相對好上一些,雖然對于路面的損傷極大。
但是吧,倒也無所謂,雖說傷路面,但是經(jīng)過晚上的修補,倒也不算麻煩事。
等到下雨時候,可就要了親命。
對重載運輸隊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土基路面,雖然經(jīng)過三合土的強化,但是他畢竟還是土質(zhì)。
尤其是雨季時候,下一場雨,那就是連綿不斷的泥塘!
稍微有些馬車壓過去,便破爛的不成樣子。
幾乎半個月都不能走重載馬車。
好不容易等到路面恢復(fù)的差不多,又是一場雨……
基本上在雨季,重載馬車都是停滯的狀態(tài)。
那樣一來,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的物資交流,極大受阻。
還有在冬天,大雪封路以后,只能依靠爬犁運送輕的物資貨物,重載的爬犁是沒辦法行動的。
現(xiàn)在運輸?shù)馁M用,基本上就是馬車的行走周期。
同樣的車隊,重載車隊和一般車隊的運送能力,往少了說,也能差上兩三倍。
如果是春秋季節(jié)運輸,運費低廉,產(chǎn)品價格十分具有競爭優(yōu)勢。
當(dāng)夏季冬季來臨,只能選擇那些急需的產(chǎn)品進行運輸,單位價格反而上漲。
正是這樣的迫切需求,促使工部的官員和匠人們絞盡腦汁的想新解決方案。
最終,還是在礦石的軌道車上找到靈感。
既然在礦山能用人力推行的軌道車,那么將其延長,一直到數(shù)百里,不正是一條能不受影響的軌道?
當(dāng)然了,方書安手里的方案,多少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說,他們雖然考慮到了路基的硬化,以及為保證盡可能小的變形,采用枕木方案。
但是啊,對于鐵路來說,還是少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那就是路砟。
路砟,也就是普速鐵路路基上的小石塊。
在沒有進入高鐵時代之前,有砟軌道真的是集各種優(yōu)點于一身的存在。
不但能更好的分散載荷,還能透水,此外防彈性良好、價格低廉、更換與維修方便、吸噪特性好。
看見這里,方書安忍不住便要拿起筆。
“書安,你是何意?”
看見自己孫子沉默了許久,一有動靜便是拿筆。
“爺爺啊,孫兒發(fā)現(xiàn),他的方案里還有一些缺點,這就寫個補充,給他們完善一番?!?
“哦?如此說來,你也看好他們的建議?”老方對于自己孫子的建議很是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