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句話。
征發民夫雖然能大量節約成本,但是對泰昌的負作用太大。
如果現在他是挾著大功而來,那么用民夫干也就干了。
可是在沒有多大功勞的情況下,驟然發動百姓,形成的負面效應太明顯。
“戶部明顯準備不止一個方案,在征民夫被否決后,馬上有另一人提出第二個,正是由各大商家持股。”
“商家持股?”
方書安皺著眉頭,這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鐵路,尤其是第一條,并不適合商家插手。
權益不明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陷入復雜的局面。
尤其是修到一定程度,如果需要增資或者是改變的情況下,若是有人撤股,那該如何?
不撤吧,強力要求的話,會對以后的合作習慣形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要是強制人們不退出,以后誰還敢參與國家合資項目?
但是不強制的話,有一個不愿意增資,想要退出,肯定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那樣的話,事情還做不做,鐵路還修不修?
所以啊,這個方案也行不通。
“此方案,想必也沒有通過吧。”方書安疑問道,如此明顯的問題,朝廷不可能看不到。
“是啊,徐大人提出異議,認為不可控性太高,如果中間有人要退出,朝廷面臨的將是進退兩難的處境。”
“唉,換成是誰,都會煩惱,畢竟,修鐵路的花費巨大。從路基、道砟、枕木、鐵軌,到后邊的車廂,車站,都是不菲的花銷。戶部也不想讓朝廷財政背負太大的困難,他們控制成本,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方書安說著,突然想到什么,“怎么都是戶部的方案,工部呢?他們也是發起人,不能什么都不說吧。”
朱由校苦笑著說,“想必他們已經在下邊商議好,工部也提出來自己的方案,他們也是用著此前成熟的例子,便是由個商家認籌,一但預算增加,便有朝廷負擔剩下的部分。當鐵路達到盈利以后,再由戶部按照合理的估值,進行回購,不過涉及金額實在是巨大,因此會設定回購年限,十年或者二十年回購完畢。”
嗯??
方書安還是有些吃驚,還別說,這個方案還真是有想法。
此類事情在后世當然屢見不鮮,但是在大明,他可沒有提出類似的方案。
應當是那些官員們,很好的結合此前的例子和自己的思考,最后設計出的方案。
這兩個方案,比戶部好得多。
不過,也不能說是戶部人們不用心。
畢竟兩部的出發點不同,一個是要控制成本,另一個則是要最大限度保證方案的可行性。
“工部不可能只有一個方案吧。”方書安想了想,說到。
這個雖然比戶部的都好,但是也不是十全十美,根據鐵路盈利后的估值,聽上去雖然很合理。
但是中間有個問題,那就是鐵路修好到正式盈利中間,還有不少時間,那個過程中的經費從何而來。
難道是只靠著戶部撥款?
那么這個過程產生的費用和附加值該怎么計算?
再有,等到盈利之后,溢價肯定會提高,修鐵路本身就消耗巨量的資金,等到有溢價之后,價格將更加可怕。
雖說是要分期回購,但是按照開始回購的年份計算,還是說按照每年的升值計算?
無論怎么看,都會增加戶部的成本。
并且,在回購過程中,如果因為利潤的增加,參與投資的商人們要求提高價格,又是一個說不清的事情。
所以啊,看上去是個好方案,但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多。
可能別人意識不到,方書安就很清楚。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