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外。
“盡忠,此次出兵吐魯番,或許是機會!”
李盡忠和孫傳庭都有些納罕,進軍吐魯番,有什么機會?
“那里的土地,適合種植棉花,他們種的不多,一直沒有成氣候,如若大規模推廣,收入將十分巨大。”
棉花的事情,方書安十分上心。
因為那是下一個戰略目標,現在,他還沒有開始插手,就有人琢磨著吐魯番和兀良哈,這是誰在中間搞事情?
“朝廷是怎么個意思?”
老方一直沒有回家,方書安不知道內閣會如何決定。
“你都不知道,我哪里會知道,我是怕你不知道情況,特地跟你說聲。”
李盡忠不清楚,方書安卻清楚,先不說是否會對外用兵,因為有這一層因素在內,就不可能撤走西北的衛所軍。
不過這樣也好,至少能就地重新整編,讓西北的戰力也提起來,再不濟,還有一些軍隊依舊在京城周圍“待命”。不管他們是從何處而來,現在如果要出兵,至少有人能夠派出去。
“書安,你說咱們會不會打?”
“我看八成不會,但是啊,咱們要讓它變成可能。”
“變成可能?”對方書安的說法,李盡忠弄不清楚,難道說要主動出擊的意思?
先不說其他,在方書安的眼里,華夏的版圖,至少要是一只大公雞才能完整。如果能夠多出來,那當然就是贈送的一般。
此前,明軍最多在嘉峪關,這讓他很是難受。
他甚至想著,如果哪天時機成熟之后,他想辦法朝西北用兵,先將哈密衛拿回來,然后再征服吐魯番和葉爾羌王國。
現在么,有兀良哈出現嗎,他們連出兵的理由都不用想了。
以前不愿意占據哈密衛,主要是朝廷覺得,那里就是虧本的買賣。自從掌握之后,一直反復拉鋸不說,也沒有能帶來多少收入。
別的不說,糧食都需要從內陸長途跋涉運輸過去,其他的更不用說,那種情況下,占著都是巨大的靡費,也難怪內閣不會同意。
但是么,在棉花出現以后,特別是大規模種植以后,一切都不是問題。
西北有土地能種出糧食,只要適當的人口密度,自給自足不是問題。至于盈虧的問題,就是棉花和葡萄干以及其他水果干了。
后世那樣直接將新鮮瓜果運輸到內地的事情,現在還難以做到,但是葡萄干,水果干,甚至是紅棗這樣方便運輸的東西,還是很容易做到。
果不其然,他們還沒有商量出什么來,方從哲便回府。
方書安想了想,將兩個人一起帶去見老方。
這還是第一次帶著朋友見爺爺,不過方從哲知道,兩個人都不簡單,并非是孫子要拉著他倆來走后門。
幾人見禮以后,分清主次坐下。
“爺爺,朝廷是什么意思。”
方書安上來就直奔主題。
“你們消息倒是很靈通,都知道最近發生的事情。今日沒有做出決定,但是有一點,你想要在西北調兵的事情,別想了。”老方還以為他孫子是惦記這個事情,上來直接告訴他結果。
“爺爺,您想多了,孫兒不是惦記著那些衛所軍。孫兒是問,我們是否要向哈密衛派兵,或者只是在邊境做好準備。”
說到此處,方從哲停下了手里的動作,將帕巾扔向一邊,“說說吧,你們有什么想法。”
他對方書安已經足夠了解,每次提出類似的事情,必然是有什么想法。不然也不會現在就著急過來,并且還帶著兩個同伴。
方書安并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小心的問道,“朝廷是不是不同意進軍哈密。”
老方看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