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壓止血,那都是棉布所制,都是盡可能做到的無菌,生產成本可是不低。
但是李懷信可不管哪個,直接要了六萬紗布出來,幾乎拿掉一半庫存。
一時間,京城都說李懷信是土匪頭子,他要是看上誰的東西,就自己找上門去拿。還不用人動手的那種,他麾下的人就能自己搬好裝走。
比如壓縮餅和罐頭,這兩樣并非是國家儲備,只是戶部有股份在其中。但是他們實在是太適合在西北作戰了,所以李懷信親自去京城商戶們的庫房,愣是拉著戶部侍郎給他下了三萬人一個月的量!
不過,商人們沒有半點不高興,還都屁顛屁顛的幫忙。
雖然價格打折,但是一次賣的數量大啊,中間省了很多的銷售費用。除此之外,多少也有些家國情懷在里邊。
春風不度玉門關,大明的商人現在出入玉門關,都是以異國人身份。這些聽聞大軍到了西北,就會在那里駐守。那家伙,以后他們的買賣多了地方,誰都高興!
若非有成本在里邊,很多人都想著白送物資。
要不是戶部最后要保持生意做的長久,將很多人的錢財送回去,不知道多少人會捐出錢財。
此時之前就已經商議好,因為有西北債券,商人們的捐資一律不收。
畢竟以后還有各種作戰的場合,要是總讓他們吃虧,那肯定沒有人堅持了。
泰昌三年夏末,李懷信帶領三萬人馬,向西北出擊。
兵出嘉峪關、玉門關,向吐魯番進發。
那里,瓦剌人終于不再用兀良哈的名字來隱藏自己,他們終于亮出了厄魯特蒙古的旗子,而顧實汗也終于敢用真面目示人。
此前他們一直用兀良哈的名號,一方面是在西域一代,兀良哈的名聲更大。另一方面,則是厄魯特和喀爾喀有矛盾在先。
他們就是要虛虛實實,讓喀爾喀摸不清究竟是誰在動手。
現在,顧實汗已經占據吐魯番王國不少要沖,他的人馬也已經備戰完畢,隨時可以和喀爾喀或者是大明正面沖突。
尤其是聽說,明軍只有三萬兵出玉門關的時候,厄魯特人大牙都笑掉了。
三萬人夠什么?
他們厄魯特雖然沒有喀爾喀那么強大,但是老少皆兵,六萬戰卒也是稀松平常,明軍是太窮還是自大,竟然只能湊出來三萬人!
而在趕路的李懷信,并不知道顧實汗在譏笑他們。
從京城到長安,走的時間還好,可是從長安到玉門關,竟然又是和上一段時間接近!
李懷信喃喃的說著,“難怪太祖皇帝不想要玉門關,看看這西邊都是什么,一路走來,不是沙子就是大風,這地方能有什么好的?我現在是越來越懷疑,西邊能有土地種東西?”
孫傳庭遞給他一壺水,“大帥,要是讓我說,我也不信。但是您看啊,書安從來沒有失敗過,而西邊那些商人們也都說,西邊有很多大片的田地,不是綠洲那種小的,而是天山雪水灌溉的土地。要是有那樣的,咱們真的賺大發了。”
兩人交談著,走出了幾個山坳,看見面前的景象,俱是驚訝的說不出話。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說的就是眼前的場景。
“大帥,說幾句吧,將士們都聽著呢!”孫傳庭在一邊鼓動著李懷信。
“是啊,鼓舞大家的士氣吧。”袁崇煥也加入進來。
“大帥!”
“說說吧!”
“好,你們這些兔崽子,想看爺出丑,也就給你們出丑,哈哈哈。”李懷信數年戎馬生涯,幾乎快要忘記自己也算是半個讀書人。
他踏上邊上的沙丘,看看一望無際的沙海,頓生豪邁。
“兒郎們,這是咱們漢人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