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貴諸部的象兵,用來保證火力的持續輸出。后來三眼銃乃至多管銃的廣泛應用,反倒是漸漸失傳,只是偶爾才會使用。
如今面臨女真重騎,除了虎蹲和佛郎機的持續掃射,仍舊需要鳥銃的穿透力和準確度保持對騎兵的殺傷。
方書安按照軍網和貼吧總結出的優化方案結合戚繼光的實際應用,給出目前情況下的解決方法。
只能說相對理想,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眾百戶滿意的去了,開始探討新戰法的可能性。
比起其他隊伍,這支軍隊對于打敗女真有著執著的心理,畢竟他們的袍澤都死在女真屠刀之下。
雖然在李如柏旗下沒有學到太多戰陣的東西,但是能在大戰中留下的,都不是孬種。
不同于基層軍官們的樂觀,李應祖反倒是眉頭漸漸皺得厲害。開始以為他是為隊伍整合憂心,但看表情,似乎不是。
“方老弟,咱們出去走走。”
見李應祖如此,方書安知道定是有什么不方便說的事情要和他交代。
兩人走出大帳,李應祖看著來往忙碌的士兵,神色復雜。
“老弟,你知道為何無人愿意用鳥銃?”
方書安道,“鳥銃難用,射速慢,不好上手。”
李應祖點點頭又搖搖頭,“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鳥銃是好東西,但是那不是咱的土銃。此前戚大帥裝備不少西番銃,西番銃是好東西……”
鳥銃雖然對加工技藝要求復雜,但是大明的手藝人不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差。
將士們手里的武器,卻屢屢炸膛,莫說西番銃,就是日人的倭銃都比不得。
究其原因,還是匠人的問題。
匠人地位低下,終日里為完成賦稅操勞,并且,上繳的銃也只能抵扣賦稅,并非按市場價格征收。
如此顯而易見,既然要的是有東西即可,那么一流產品留著商人收走賣出,賺個好價錢;二流銃流通在市場,能賣個湊合價格;三流銃上繳抵扣賦稅。
這便是大明鳥銃的現實,三眼銃亦是如此。
只不過三眼銃射程近、膛壓小,炸膛事件少之又少。鳥銃膛壓高,工藝上再有瑕疵,能不炸膛?
“這……確實是匠人機制的問題啊……”方書安喃喃說道。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