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為何那些后世在朋友圈一眼假的文章總能四處流傳,但凡是涉及到自身性命的事情,誰敢掉以輕心呢?
將取暖和身家性命結合到一起,再加上此前有太多人因為取暖不通風導致的死亡,因此標準款的銷售火爆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由于此地是遼東,張田余雖然有心拓展此地業務,但是念在熊廷弼要修復和本地商人的基礎上。他們并未部署終端門面,而是負責背后的流通和批發,至于零售,由本地商戶們進行便是。
毫無疑問,鑄鐵采暖爐成了爆款。
那些早早和熊廷弼關系走的近之人,順利的拿到配額,進入發財行列當中。
有些小門小戶,更是迅速實現糧食大戰中虧空的部分。
沈陽城作為遼東新興的地域中心,雖然開始由于建奴大兵壓境,不少人逃走。
但是隨著大戰結束,人們都趕了回來,再加上從各衛堡和小城擠進來的人群,以及關外有錢有勢的大戶,可以說沈陽城的消費潛力十分之巨大。
雖然與京城、南直隸那種天下大城難以比較,但是作為一個地區中心,由于戰爭以及物流運轉,要比后世在共和國的地位還要突出。
標準款火爆,另一火爆的是尊貴款。
這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原本方書安的意思,尊貴款只是打開采暖爐向上的空間,讓他成為一種能進入高門大戶的敲門磚。
誰曾料,局面遠比他想的要火熱。
此時大戶人家依舊是用炭盆,頂多在上邊罩上罩子,至于罩子,材質可就五花八門了,有人為顯示身份,會用銀質乃至金質裝飾。
綜合下來,價格甚至比尊貴款還貴。
更要命的是,即便有金銀裝飾,只是將其變得更為奢華,卻并未能在安性上有哪怕一毛錢提升。
越是有錢人越發害怕死亡,大戶人家雖然在乎東西的美觀,但是更家在乎小命。
尊貴款的爐子不但能解決采暖的基本需求,并且還起到降低死亡率的重大作用,再說美觀程度上,用礦石漆創作的圖案,都是城內一等一的畫師,可不比那些錯金銀的罩子難看。
因此,放出去沒有兩日的尊貴款,竟然脫銷了,并且勢頭不減,不少人家還是加價排隊。
如此盛況,令經銷商和張田余他們都合不攏嘴。
爐子的用途可要比瓷磚廣泛多,并且,還是一個別人無法搶奪的買賣。
起碼在幾年之內,是獨一份。試問,整個大明除了遼東撫順制鐵工坊,誰能有多余的鐵錠用來鑄造爐子?
這樣的買賣做起來,實在是,太爽了……
而且,還有一個立式熱水壺,方書安將其命名為熱得快,不管是大戶小戶人家,同樣掀起一番風潮,人們從未體會過,燒水的速度能如此之快。
兩種東西都是有用的好東西,只要有利益的地方,自然會有人琢磨。
于是,剛剛覺得自己辦成大事的范仁寬府上,再度聚集起那一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