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又不是用兵專家,對于多少軍隊他并不熟悉,有此一問,肯定是對于軍隊裝備的疑問。
關于裝備一塊,他本來就是火器專家,還是能說出一二三。原本的歷史上,就是遼東薩爾滸大敗之后,萬歷連夜將在天津衛養病的徐光啟召回京城,委以重任。
至于運輸形式,如果是從遼東,自然是海路更加方便,若是從馬車運到京師,那還好,若是要運到西北,運輸距離未免過長。
想到此,他便將心里的說法一一與泰昌匯報。
在他說的過程中,方從哲和朱常洛都不曾打斷,看得出來,兩人還是很重視他的意見。
專業的事情還是要專業的人來干,徐光啟作為擅長技術之人,提出來的觀點很多頗具建設性。
“按照徐大人的意思,小蟲的事情,還是讓書安繼續琢磨,去遼東的軍隊,裝備鳥銃和迅雷彈能更加發揮效果,至于糧食運輸,海運為主。”
方從哲將徐光啟的幾句話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閣老,看來鳥銃和迅雷彈的任務可要抓緊啊。”朱常洛將目光轉向老方。
“是,陛下,臣這就去擬文,讓工部重新制定火銃上繳標準,避免收上來的都是三等廢物。”
“要我看,也不用重新制定,拿熊廷弼呈上來的,署名是他和方書安、孫傳庭的那本,就挺好!”朱常洛拍板說道。
既然大老板說話了,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讓工部和戶部按照奏章去制定和實施就是。
與建奴作戰前,方書安他們已經發現大明火器存在的弊端,因為強制上交的情況,匠人們都將三等貨上繳,一等二等拿去販賣。
如此一來,極大的影響兵部倉庫火銃的質量,更影響到工匠們的積極性。
熊廷弼就此問題,曾經和方書安、孫傳庭他們商量過。
并且,也分析總結過相關問題,寫成一份會議總結。后來,熊廷弼戰后梳理文件,覺得這份總結對改善大明火器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便寫成奏章,呈送上來。
恰好,那時是朱常洛監國,因為涉及到火器的發展,并且里邊有自己孫子的署名,還是熊廷弼的折子,老方就安排送到朱常洛面前。
以火銃和迅雷彈為主的新型戰爭形勢,令明軍在戰場上有了壓倒性優勢,朱常洛作為有志向的儲君,自然是極為重視,不過當時身份的特質,決定他還不能直接施行。
現在剛好是他掌權,而且熊廷弼又需要,再通過技術專家徐光啟的嘴說出來,朱常洛隱身背后,就將他第一個比較大的改革不聲不響里安排下去。
方從哲聞弦知雅意,悄悄笑笑,徐光啟也是反應過來,明白了新皇帝的路數。
現在萬歷退位,但是尚未崩逝,有些事情,并不方便由朱常洛直接出面。
那樣的話,不啻于兒子直接打老子的臉,現在老子健在,當然不可,等到老子死去以后,會好很多。
看來,以后要多揣摩上意啊……
不過還好,至少現在陛下的意愿,都是向著有利大明的方向進展。
說完了兩人商議的事情,方從哲開口問道,“徐大人,你有何事向陛下奏稟?”
“是啊,差點忘記此事,徐大人,快快奏來。”
顯然,解決一個問題,朱常洛很高興,興致也是變得極高。
“陛下,有兩位從佛郎機遠道而來的的郡主,在此前王位爭奪中失敗,希望得到我大明的庇護。”徐光啟說到。
“得到大明的庇護?”朱常洛重復一句,問向老方,“閣老,此事可行?”
方從哲稍作沉吟,“陛下,佛郎機與我貿易,以絲綢瓷器茶葉為主,他們的需求量并非最大,每年需要和天方商人商議,才能拿到部分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