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戶是一個小商隊,負責分發羊毛布,今日已經出發,怕是要到明年才會回來
據說他們是因為屋子在夏天有漏水,趁著秋風來,便鋪上新瓦,也不知道哪一家窯廠出的瓦,黛瓦火候不夠,照成黃色,離得遠一看,像是明黃一般。”
小校將自己獲得的部情況,盡數說了一遍,甚至沒有放過任何細節和對話引申出來的東西。
“你覺得這是部?”百戶問道,作為中級指揮官,百戶當然不相信,一定有值得挖掘的地方。
“標下覺得,當中有什么蹊蹺!”小校回答到。
“若是你也覺得有問題,那真的就要好好探查。”
一個事情過于合理的話,也就是他最不合理的地方。
既然那些人能把所有的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恰恰說明他們在躲避著什么東西。
“此事還需觀察,密切注意西山附近的陌生面孔,哪怕就是學院或者工坊的人,也要查個明白!”百戶下令到。
小校下去以后,他并沒有放松,思考片刻。
還是想著將事情上報,雖然沒有明顯的證據,但是也算風吹草動了。
報上去沒有證據,上邊也說不了什么。若是有天出事,讓人知道他們沒有報告,那才是要命的事情。
山下,另一處村子里,同樣是外來戶聚集地,幾個看似苦力模樣的人,若無其事的湊在一起,胡亂的說著什么。
“今年還回家過年么?”
“哪能不會,不回去,娃娃們吃甚。”
“娃娃們吃的不要急,商隊就能寄回去……”
三個人說著,漸漸走到沒有人注意他們的角落,湊到一起,聲音小起來。
“番子們還是去了。”
“就知道幡子們得發現,好在咱們走的早。”
“怎么辦?”
“能怎么辦,先去告訴二掌柜,看看如何。”
三人嘀咕完,再繼續扯幾句家常,便各自散了。
此處靠近工坊,常年都有商隊,要比黃猛去的村子靠近大路,要繁華的多,眼看現在已經是個小鎮的模樣。
南來北往西去的客商,都會在此落腳,可以說是交通引起發展的典型。
……
黃猛回到別院,注意四周無人跟著,便欣喜若狂的奔向鄭太妃那里。
裝了一路低調,現在時候顯現出來。
“娘娘,娘娘,大好事,大好事啊。”
鄭太妃正靠在榻上,邊上有人剛剛遞上一杯飲子,還沒喝到嘴里。
“什么事啊,心急火燎的。”鄭太妃問道。
“您先喝,喝完奴婢再說。”黃猛表面上這么說,實際上就是在表示需要支開小宮女。
鄭太妃雖然失勢,但常年搞事情的手段還是有的。
她不動聲色的將飲子飲了多半,隨后放在宮女舉著的托盤里,揮揮手讓她退下。
“現在說罷,看看能有什么好事。”鄭太妃已經快佛系了,并不是說她要放棄,而是真的沒有動手的機會和做準備的人。
“那幾戶人家,果然是有事情,他們說……”
黃猛將那幾人的話原封不動的復述一遍,按照他的設想,太妃聽完以后,必定會十分激動。
哪里知道,鄭太妃和沒事的人一樣,說到,“那倒要看看,他們此番還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事情,現在做來做去,一次不如一次,若是還像以前,本宮可沒時間陪著他們過家家。”
黃猛預料中并不是這樣的,但是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此前一系列計劃,合作方就沒有成功過。
也不是道對手們太厲害,還是隊友們太弱……
但是,鄭太妃隨后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