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對大宋的讀書人,似乎帶著骨子里的鄙視,特別是戰場上的讀書人。
韓琦興許也做了一件好事,韓琦不足奇這一點,反倒成了“示敵以弱”,也許還有這三十年來大宋的被動防守策略,也間接達到了“示敵以弱”的效果。
不過李諒祚也還是有些擔憂“你們可都知道那個甘奇?此人不可小覷,他可是敗過契丹人的,打得契丹人丟盔棄甲。”
“陛下不必過于在意所謂狀元及第,能當狀元者,無不是讀書迂腐之輩,契丹人是敗了,不過這一敗顯然不是因為甘奇,而是因為乃蠻人臨陣倒戈所致,而且契丹人也并未真正傷及筋骨,大軍依舊橫掃草原,只待剿滅乃蠻,契丹人必然再攻宋,那時候宋只怕難有招架之力。”說話的人是一個漢人,名叫吳宗,西夏的漢臣也不少,吳宗是深得重用的漢人之一,甚至還代表過李諒祚出使汴梁。
不過漢人當西夏的官,這一類人大多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考不上舉人進士。昔日給李元昊出謀劃策打敗韓琦的張元趾是如此,如今的吳宗也是如此,考不上進士,做了別國的臣子,便會抨擊考試制度,抨擊那些考試出來的人,這是一種極其正常的心態。張元趾的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也是這種心態。
甘奇這種狀元及第,在吳宗看來就是真正的迂腐書生,便也把甘奇對遼國的大勝,完全歸功于乃蠻人的臨陣倒戈。
“陛下,甘奇其人到底有多大才能且不論,不過他麾下多是延州兵,延州兵的戰力咱們是心知肚明的,倒也不是那么好打發的,若是真出戰,當做好完全之準備。”這說話的是梁乙埋,也是個小年輕,他是李諒祚皇后梁氏的弟弟,也是如今西夏的宰相。
西夏這個國家,內部斗爭比契丹還要血腥殘忍,連開國皇帝李元昊都是被自己的兒子殺死的,歷朝歷代的皇權爭奪,幾乎都伴隨著血腥廝殺。
所以也造成了一個奇怪的政治現象,那就是西夏的皇帝都不信任自家人,而去信任外戚勢力,也主動扶植外戚勢力,也導致每一次皇位更迭,殺皇后太后舅父表弟的事情層出不窮。
李諒祚也是這么奪權的,他殺了舅父,而今又還是重用自己的小舅子。來日興許他的兒子還得殺舅父,這是一個怪圈。
李諒祚殺了一圈舅父之類的老人,而今他二十啷當,宰相也是這個年紀,身邊親信之人也大多是這個年紀,如今的西夏掌權者,就是一幫小年輕。而且是銳意進取的一幫小年輕,動不動就帶兵上戰場。
皇帝親自帶兵上戰場也是有原因的,一來是西夏過小,皇帝在哪里也不影響國政,二來是待在軍中,掌控軍隊,能真正安全,也能確保權力在手。三來是這些小年輕真的有勇力,有野心。歷史上的李諒祚,其實也短命,二十歲一出頭就死了,他還在戰場上中過宋人的箭矢,至于他到底為什么英年早逝,也有眾說紛紜,病死是正常,而陰謀論上,外戚梁氏是罪魁禍首。
李諒祚一死,梁氏執政掌權十八年,李諒祚與皇后梁氏的兒子七歲繼位,被梁氏軟禁,又郁郁而終英年早逝。最后梁氏成太后,被毒死了,孫子李乾順才得以親政,干倒了舅公梁家,活了五十多歲。西夏幾朝,就是舅舅與外甥的恩怨情仇,殺舅舅成了慣例。
李諒祚如今雖然只有二十歲,但是已經當了十九年皇帝了,也經歷了血腥的政治斗爭,他并非真的就是那種沖動之人,聽得眾人幾番言語,他依舊還在思索。
不過他還是下定決心“出戰,鐵鷂子大部都在,憑兩萬鐵鷂子,也可立于不敗之地,此戰若勝,宋人以后便再也無膽與我黨項爭鋒了,西北州府,予取予求,不在話下。西北之兵,往后見我黨項大軍,必然望風而逃。”
李諒祚很聰明,勝利的好處實在太大了,昔日好水川一戰,打斷了西軍三十年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