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注釋:本章行文有些松散,但老讀者都知道,作者君是厚道人,從不灌水騙訂閱,引入的新角色,將來肯定有用,不喜可跳過,但為免后續突兀,還是建議看看。)
大漢七支戍邊騎營的軍士雖是以歸化各族的混編重整為主,然重要將領多已逐步換血,由根正苗“玄”的漢將掌軍,尤是曾在黃埔軍學就讀者,更成為戍邊騎營諸多將官中的骨干。
漢廷數度重整軍制,為各支軍伍明定了位階,同樣是騎軍校尉,戍邊騎營校尉秩比千石,精銳騎營校尉秩千石,三大禁衛的執掌仆射更是位秩極高。
(注釋:比千石,即不滿千石,類比后世,可視為副軍級待遇。)
京尉秩二千石,同各郡太守;衛尉與郎中令則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
可以說,各支戍邊騎營已成為年輕將官們的磨礪成長之處,想要加官進爵,想要遷調五大精銳騎營或三大禁衛,多半是要先在戍邊騎營好好歷練,努力斬獲軍功。
現如今,大漢霸絕天下,海內承平,四夷皆伏,漢軍將士想攫取戰功是愈發不易了。
昴騎,七支戍邊騎營之一,現任校尉彭策亦曾就讀于黃埔軍學,然與騎營中的諸多后輩不同,他的軍學輩分高得嚇人,實打實的“黃埔一期”,意即在漢六十二年,黃埔軍學剛創設時,他就入學了,與廣川王劉越和膠東王劉寄乃是同期。
秩比千石,雖較秩千石,看似只低了半階位秩,實則就如同關內候相較列候,地位天差地別,且要晉升實屬不易。
彭策結束學業后,正式入伍,從小小屯長做起,耗費近二十載,才得以敕任昴騎校尉,非是沒本事,更非不懂上進,實乃“漢之得才,本朝為盛”,滿朝智帥猛將,運氣差些的將官,在漢軍中真真不好出頭。
彭策的運氣實在算不得好,漢廷數度對外用兵,他皆是陰差陽錯的沒趕上趟,最為悲催的是,前些年中途冒出個衛青,領軍在身毒血屠百萬,滅了百乘,便是后來居上了。
上哪說理去?
軍職如同官位,高位者,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若非尤為出眾的猛人,想晉升就得老老實實排隊,熬資歷,積攢軍功或政績。
彭策就是這類人,得以統御戍邊騎營,治軍能力自是獲得朝廷乃至皇帝認可的,但離真正的帥才終歸是有差距,非是努力不足,實是天賦不夠。
成功乃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賦?
這話沒錯,但若加上后半句,或許會更準確些。
那百分之一的天賦,往往才是決定是否能取得巨大成功的關鍵因素。
彭策有自知之明,曉得自身才能終究差了一線,況且就他現今的軍職,在昔日的諸多同窗中,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黃埔軍學每歲培養出那么些將官,現今能秩比千石的,又有幾人?
他雖尚不知足,心中卻也沒甚么怨忿,正如皇帝陛下在校閱軍伍時曾言,不想得覓封候的將官,就不是好將官。
軍職或許難晉,軍功爵卻仍可指望的,無論任何人,軍功積攢夠了,就算未必能加官,但必能晉爵。
秦漢兩朝皆是軍力強盛,將士用命,軍功爵制功不可沒。
國無大戰,軍功只能慢慢的攢,細細的扣,舍不得錯失分毫。
近二十載的軍旅生涯,彭策的爵位已晉升到大庶長,再往上就是關內候。
他已年近不惑,若不再晉升軍職,頂多再過十年八載,就該卸甲歸田,在那之前若仍無法得爵關內候,下半輩子怕是要懊悔不已的。
依太尉府軍令,凡輪駐西寧的戍邊騎營,皆要不斷巡狩巴顏喀拉山脈以南的廣袤高原,也就是后世的藏區,凡遇外族蠻夷,殺無赦!
輪駐云中和遼東等北方邊郡的戍邊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