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宮內(nèi),漢帝劉啟沒有等到長安城中竇嬰動手的消息,卻收到隴西郡太守吳蒯的加急奏報。
劉啟看完后,皺了皺眉頭,遞給了身邊的劉徹,有意識的開始培養(yǎng)劉徹處理政務。
河西走廊!
劉徹放下手中的奏章,興奮的看著劉啟,目光中滿是狂喜。
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戰(zhàn)略要地,是后世著名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
祁連山脈的高山上,有著豐厚的積雪和冰川覆蓋,這些積雪和冰川在每年特定的季節(jié)融化,為河西走廊大量的綠洲和耕地了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滋養(yǎng)、灌溉而造就了水草豐美,物產(chǎn)豐富的河西走廊。
如今的河西走廊是匈奴人游牧的地方,此處的西羌部落都臣服匈奴。
匈奴強大,冒頓單于曾“破東胡,走月氏,威震百蠻,臣服諸羌”。當時漢王朝初建,無力對匈奴實行反擊。匈奴為切斷漢朝通向西域的道路,并從東西夾擊關中,力圖南下連結西羌酋豪。而漢王朝則將隔絕匈奴與西羌的聯(lián)系,作為一項重要的防御措施。
西羌,出自三苗,是羌族的別支,三代以后居于河西、賜支河和湟河之間。西羌人經(jīng)過先秦一段很長時間的遷徙分化,進入中原的羌人已基本上融合于漢人之中,未進入中原的羌人除部分生活在隴西以外,大都散布于長城以西,特別是河湟地帶。
就在劉徹為如何打通河西走廊煩惱時,竟得到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羌族一支研的后代留何不堪匈奴貴族的奴役,率種人請求歸附,為漢朝守衛(wèi)隴西要塞。
“父皇作何打算?”劉徹問道。
劉啟不明白劉徹為何如此興奮,畢竟先前歸附大漢,遷入中原的羌人部落也不少,卻沒什么大用,反而跟邊塞的漢人發(fā)生了不少沖突,隨即淡淡答道“既是要求歸附,可把留何及其研種羌部落一齊遷居到隴西郡中,安排在狄道、安故、臨洮、氐道、羌道五縣中,與我漢人雜居,共同守衛(wèi)西北邊防。”
“父皇,兒臣以為,將其遷入關內(nèi)弊大于利,斷斷不可?!?
劉徹可不希望如同先前歸附的羌人一般將留何羌改造成農(nóng)耕民族,太浪費了!
劉啟聞言一愣,搖頭道“朕也知道此舉并無好處,甚至會禍害當?shù)貪h人,可是若此次不接受留何歸附,恐寒了西羌諸部欲歸順大漢的心啊。”
“父皇誤會了,兒臣并不是要拒絕留何歸附,只是不希望其部族遷入關內(nèi)罷了。”
“哦?莫非你有良策?”
劉啟知道劉徹從來都不會無的放矢,頓時來了興趣。
劉徹點點頭,道“兒臣有些想法,如今尚待斟酌,明日會擬成奏章呈給父皇?!?
劉啟按捺下心中的好奇,隨即吩咐劉徹回去細細考慮,卻是徹夜輾轉(zhuǎn)發(fā)側(cè),夜不能寐。
翌日,劉啟迫不及待的看完劉徹呈上的《平羌六策》,雙手不住的顫抖,太陰損了!
劉啟知道這道奏章一旦泄露出去,會造成多大的波瀾,這可是劍走偏鋒的絕戶計啊。思慮良久,劉啟緊咬牙關,卻仍遲遲下不了決心。
劉徹并不著急,只是站在一旁,靜靜的等著,他知道這些計策一旦實施,劉啟作為決策者或許將遺臭萬年。
當然,劉徹有信心作為最終的勝利者,重新將歷史書寫一遍。即使劉啟現(xiàn)在不采納,未來劉徹即位后也是要實施的,現(xiàn)在就看皇帝老爹有沒有魄力先頂上這個黑鍋了。
劉啟強迫自己平靜下來,又翻開《平羌六策》,聽劉徹細細的解釋了一番。
其一,開邊貿(mào),和西羌各部通商,換牲畜和羌人奴隸。
不再將歸附西羌部落內(nèi)遷,而是將其作為雇傭軍,駐守關外,并允諾用大量的淘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