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揮鞭
小雪節氣,雨下而為寒氣薄,故凝而為雪,小而未盛。
漢六十一年,小雪的隔天便是下元節,百姓們往往在這日齋天,以感謝上天賜予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湊巧在這日的入夜時分,京畿三輔皆下起初雪,百姓們直呼上蒼開眼,有道是瑞雪兆豐年,莊稼盡數收割,粟谷晾曬儲存,初雪便即來臨,關中各地來年必然又是大豐收。
關中百姓喜迎初雪,遼東郡的百姓卻是望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犯愁。
遼東郡的初雪在九月便已來臨,之后又陸續下了幾場雨雪,待到十余中旬,這雪是停都不住停了,且愈下愈大。
或許是靠海的緣故,遼東郡不似燕北各郡的干冷,而是帶著濃重潮氣的濕冷,讓隨李廣前來遼東郡的三萬細柳將士難受得緊。
太子劉徹早料到細柳將士在遼東難以熬冬,遣人送了大批羊毛衣物及毛毯,且每人分發數套,足以換洗。取暖用的火油更是源源不斷的運來,甚至派匠師前來指導將士們盤火炕。
將士們自是感恩戴德,新任遼東太守李廣卻是無奈得緊,他早向太子殿下上奏,言明遼東苦寒,細柳將士可先留在朔方或燕地越冬,待開春再進駐遼東。
畢竟三萬細柳皆是精騎,即便刻意保持馬力,數日亦可疾馳千里,而朝鮮新王即位,雖陳兵列境,但遼東郡的數萬邊軍也非吃素的。若朝鮮人真是癲狂到興兵進犯,即便遼東難以盡數把守長達數百里關墻,但撐到細柳營馳援卻是有把握的。
偏生太子殿下傳來密信,執意要讓細柳將士隨他赴任,說甚么要提前適應環境,備不住往后要打多少年。
區區朝鮮,要打多少年?
“若給老夫三萬細柳并七萬步卒,不到半年光景,便將朝鮮境盡皆踏平了。”
李廣近年來連番大捷,不免有些傲然自得,如是想到。
遠在長安城的劉徹自是不知他的想法,即便知曉也不會太過在意。
李廣確是猛將不錯,但是大局觀差得很,不足擔當大軍統率,讓他統率三萬細柳打打局部戰爭就行了,更大的戰役指望不上他的。
朝鮮不是那么好滅的,隋唐兩朝為征討高句麗耗損的兵力數以十萬計,最終還是沒能徹底滅了它。
漢初的朝鮮雖沒有后來的高句麗強,但地形氣候皆差不多,即便攻陷了朝鮮國都王險城,之后如何徹底剿滅朝鮮余孽和其余土著,如何長久占據那個半島,都非簡單之事。
光憑李廣那莽夫,解決不來的。
放眼現今的大漢群臣,軍事和政務皆俱才能之人唯有現任的云中太守郅都,且待開春后,看看匈奴的軍臣單于有何舉動,會不會興兵南下,為右賢王和左谷蠹王復仇。
若是匈奴單于庭認慫,那郅都就可從云中調任遼東,專心經略朝鮮。
想要滅掉朝鮮,進而徹底占據朝鮮半島,自然需要個穩定繁榮的遼東郡作為大后方。
劉徹尋來江都王劉非,讓他以皇室實業的名義出資,聯合大河以北各郡縣的世家大族,在開春后修筑從燕北的涿郡通往遼東郡的直道。
這條直道是不宜鋪設瀝青的,遼東的天氣太過酷寒,現下的瀝青只是粗制品,遠不及后世耐熱耐寒的高品質瀝青,每到冬季必然會出現大量冷縮開裂的現象。
只能通過適當調配,降低黏漿土的剛性,提高韌性,在確保足夠硬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建成相對柔性的砂石路,既避免大面積開裂,亦便于日后修補。
劉非帶著詹事府培養出數名泥瓦匠師剛離開,劉徹復又找來大農令曹欒,讓他從齊地各郡縣的常平倉調出大批糧草,由瑯邪水師出動舟楫樓船,趁著真正的酷寒未至,遼東沿海尚未凝結冰凌,趕緊將糧草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