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說,拜得齊人胡毋生為師。
朝廷興辦太學后,胡毋生被召為太學博士,公孫弘亦隨之入京,成為年歲最大的太學生。
后因劉徹要扶持公羊學派,使其執儒家牛耳,以便從內部分化儒家,故拔擢胡毋生為太學的博士仆射,地位僅次于太學祭酒衛綰。
其弟子淄川公孫弘、蘭陵褚大、東平嬴公、廣川段仲、溫之呂步舒更是一步登天,盡皆從一介布衣被破格錄為太學博士,謂之公羊五士。
近年胡毋生屢屢以儒學宗師的身份批駁腐儒那等孔夫子獨圣的狂妄論調,更竭力將公羊春秋與韓非子中的刑名之學加以糅合,求同易異,以韓非子為根基,公羊春秋為佐輔,撰寫了不少新著,造成儒家頗為僵化的學派架構產生了稍許松動。
便連向來極度厭惡儒生的太皇太后都對胡毋生頗是贊賞,蓋因他先前出言支持竇氏私學讓家奴受教之事,并撰文批駁腐儒淺薄。
劉徹此番重用公孫弘,正是想讓天下儒生看清楚,想要入仕為官就得老老實實拋棄過往的陳腔濫調,識時務些,跟著公羊學派好好學做人。
何況據史籍記載,公孫弘確有治政之才,且節儉廉潔,然為人處世頗是矯情做作,甚至有些妒賢嫉能,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然而因他才干出眾,在人才匱乏的武帝朝,終是得以拜為丞相,位列三公之首。
劉徹已培養了不少靠得住的重臣,袁盎等諸多能臣又未如史書所載般不幸身死,自然不會再讓公孫宏做上丞相的位置,但讓他做個張掖太守試試,倒是一舉兩得。
以數十年光陰,用石碾子滿滿研磨,就不信不能將儒學外頭那層又臭又硬的腐儒論調研成齏粉,撒茅坑里去。
儒學固多有可取之處,然腐儒著實太過惡心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