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光是東珠的重要產地就足以讓各世家大族眼饞,還有諸多兩地特產,與兩人搞好關系,有賺沒虧的。
歐貞鳴和鄒馀善想著日后也會常住京城,與這些位高權重的“地頭蛇”搞好關系大有好處,自也笑面迎人,來者不拒,甚至應下了數位重臣的邀約,打算尋休沐之日過府飲宴。
兩人在長安城過得滋潤時,東甌和閩越先前抽調出去征討南越的大軍則早已接到他們發布的最后一道王令,正在南越接受整編。
隨著西甌和雒越各部逐一被剿滅,兩國最初集結的二十萬聯軍也逐步抽調回國,進行大規模的遣散,讓他們帶著家中妻兒老小遷徙到豫章和丹陽兩郡。
現下兩國聯軍僅余四萬騎兵,皆是東甌和閩越最精銳的將士。
劉徹覺著若也將之遣散太過可惜,大漢連胡騎和羌騎都可收編,這四萬騎兵也該納入旗下。
畢竟還有大漢西南方尚有夜郎,滇國和哀勞,還有后世東南亞那些矮黑人,嶺南不可能不屯駐兵力的。
因而劉徹讓歐貞鳴和鄒馀善向聯軍將士發布最后的王令,讓他們日后接受大將軍郅都調派。
四萬騎兵恰好設兩個騎軍校營,雖分別名為甌騎和閩騎,但兩校的將士是打散后混編的,倒非真是純粹的本族袍澤,較為類似胡騎而非羌騎。
整編完成后,兩個騎營皆暫時在合浦扎營屯駐,等待進行體換裝,更換的盔甲兵械雖不比屯駐京畿的五大騎營般精良,但皆同于胡騎和羌騎。
在甌騎和閩騎將士眼里,這些新裝備已是過往想都不敢想的,便連戰馬都可披上細密鱗甲,著實讓他們感嘆,過往他們還真是人不如馬啊。
歸附大漢沒甚么不好的,有吃有穿,有精良兵械,有豐厚糧餉。
家中親眷也紛紛通過大漢郵驛傳來家書,皆已獲得軍眷優待,由官吏幫著遷徙安置,在豫章郡治南昌周邊定居,分的官田皆在彭澤之畔,是大片土壤肥沃的上好良田。
騎營將士們得了家書,自是欣喜不已。
東甌和閩越不似鐵血尚武的大漢,沒甚么軍功爵,故而沒多少貴族肯刀頭舔血,親自上陣殺敵的,此番遠征南越的將士多是窮苦出身,吃得飽穿得暖,家中有屋有田,就很是滿足了。
其實相較漢軍將士而言,甌騎,閩騎乃至羌騎,無疑更容易知足,胡騎倒還受了漢軍不小影響,對加官進爵還是有些念想的。
別以為漢軍將士好忽悠,甘愿為國為民拋頭顱撒熱血的意志確實有,但那是在社稷危急存亡之際才會爆發出來的,若想讓他們玩命去開疆拓土,征伐外族,那得拿出實實在在的買命錢才行。
紅口白牙就引得將士用命,袍袖一揮就讓萬民拜伏,那是小白歷史文才有的情節,真當大漢臣民傻???
甌騎和閩騎的將士們也不傻,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諸多整編事宜才得以更為順利的進行下去。
大將軍郅都頗是滿意整編的進度,向遠在長安的皇帝陛下快馬呈報,擔保能在陽春三月前完成兩大騎營的換裝整備,還請陛下盡速調派數位漢將前來作為兩校監軍。
兩大騎營的校尉早已指派,便是原本東甌和閩越兩軍各自的主帥,劉徹并不打算更換,就如羌騎仍由羌將自行統率,免得影響統御力。
朝廷往兩校派監軍也只為日常的溝通和傳達朝廷詔令,倒不會對兩校的日常軍務指手劃腳。
至于擔憂兩大騎營造反,那就太可笑了。
四萬騎兵,還是沒有領地屬民的孤軍,就似無根浮萍,造反?
瘋了不成?
正朔過得不久,諸多大漢官吏和將領紛紛從長安啟程,分別趕赴諸越之地,完成東甌和閩越內附的善后事宜,正式將兩大藩國納入大漢版圖。
對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