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中各郡縣大范圍推廣麥棉復種的農藝,故粟禾的種植面積大為縮減。
冬麥的在月間種植,來年三四月間收割,與之復種的棉花則在四五月種植,若是天候好,日照充裕的年景,仲秋八月就可收割棉桃了。
若依著過往的征稅方式,由各地官府派稅吏四處征納谷米,還得稱量和運送,非但耗時過久,更需增派大量人手,擴大稅吏的員額。
畢竟隨著農藝和農械的提升,及化肥的廣泛使用,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各大郡縣主要糧食作物的平均畝產已從二石暴增至近愈四石,若還依照老法子征收田稅,各地官府的稅吏會活活累死的。
漢六十八年,十月。
皇帝劉徹下旨,著大農府和廷尉府共同擬定新的田稅法,并由丞相府根據新的田稅法重訂各郡縣仆射長官在每歲述職上計的政績評鑒標準。
依照新的田稅法,各地官府所有冊簿的田畝,皆不再依比例收取所出作物,而是盡皆收取貲財作為田稅。
每歲由大農府派駐在各郡縣的官吏重新劃定田畝等級,依肥沃程度劃分三等,下田收兩錢,中田收三錢,上田收四錢。
因平準府司屢屢通過各郡縣常平倉調控糧價,主要糧食的市價穩穩維持在百錢每石,故依照新稅制,田稅實已低至百稅一,非但不會引發民怨,農人怕是還要給皇帝陛下立長生牌位了。
似棉花等經濟作物,會另行課征商稅,不是在農田里抽稅,而是在交易買賣的過程中抽取,意即若無買賣,就不課稅了。
然若是膽敢私下買賣,逃稅漏稅,逮著就是一罰十,數額巨大的更要面臨牢獄之災,甚至落個梟首抄家。
劉徹之所以要擬定新的田稅法,除卻是為降低朝廷征稅的繁瑣度,節省人力物力,更是為了鼓勵百姓多勞多得,多種多得。 abc小說網 ……最快更新
每歲每畝收的田稅基本是固定的,農人愈勤快,收獲愈多,朝廷不應在他們辛苦所獲中額外征稅,免得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況且如此一來,大農府也能更準確的粗估來年國庫能征到多少田稅,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
出現天災的郡縣可相應的減免部分稅賦,那是特例,并不影響新稅法的廣泛施行。
至于朝廷公府對各郡縣仆射長官的政績評鑒,在田稅相關的部分,則不再似過往般依上計的賦稅增減而評定優劣,甚至壓根不需他們再上報此項。
大農府派駐各郡縣的官吏會將該地農作物的平均畝產匯總,直接越過該郡縣的仆射長官,呈報中央官署,以平均畝產的增減評鑒郡縣官員在該項的政績優劣。
御史府亦會派監察御史不定期巡檢各地,監督和查證大農府屬官呈報的數據是否確實,有否與該地官員聯手造假,欺瞞朝廷公府。
查出的刻意造假者,待徹查定罪后,視同欺君大罪,是要抄家夷族的。
唯有通過不同府司的層層監督,才能盡可能杜絕地方官員為了政績枉顧民生,搞出甚么大干快上,好大喜功的破事,也能篩掉那些怠惰瀆職的混子。
新田稅法的制定進度很快,丞相府迅速擬定出了新的評鑒流程。
畢竟新任的丞相曹欒做過多年的大農令,旁的國政或許還未完上手,但農事和賦稅正是他的老本行,里頭的彎彎繞繞知道得清清楚楚。
想跟他玩貓膩?
不存在的!
中央官署的各公府皆配合得緊,沒人暗中掣肘,畢竟御史大夫直不疑新官上任,諸多御史憋了許久,皆是磨刀霍霍,就等著有官員犯錯,便要往死里彈劾,以彰顯御史府的存在。
御史府雖不似廷尉府般有執法權,但諸御史皆長著惡毒的嘴,有著如刀的筆,若教他們盯上了,真是句句誅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