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間,待得各地王侯盡數遷居長安,皇帝劉徹突是頒布詔令,著三大水師大規模整備所擁有的小翼樓船和中翼樓船,除留下少許用以巡護江河百川,余者盡數向民間發賣。
此詔既出,大漢臣民雖頗有些意外,卻也覺著還算合情合理。
近年來,三大水師麾下的大翼樓船群陸續進行整葺,皆改裝成風帆戰列艦的形制,非但往來巡視大江大河,更是縱橫萬里海疆,放眼茫茫滄海,儼然無有敵手。
若非大江與大河有不少支流難行大船,三大水師又負有巡護水道,剿滅水匪之責,實是不必再裝備數以千計的中小型戰船。
劉徹之所以頒布這道詔令,個中盤算遠超臣民們所想。
最重要的因素,自是為輕型輪船的制造籌措經費,并預留足夠的空間和提前培養水手。
三大水師擁有數量龐大的輕型戰船,日常的維護修葺耗費龐大,且需大量樓船兵士操舟,端是浪費兵力財力,壓根不符合成本原則。
眼見高壓蒸汽輪機制造成功,輪船的試制下水已然不遠,自須早做籌謀。
造船乃是技術活,不可能搞甚么大干快上,更不宜好高騖遠的直接跳到大型船艦,得先試制中小型輪船積累經驗,查漏補缺,同時培養出擁有相應知識技能的合格水手。
畢竟帆船和輪船完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輪船固然可保留風帆以節省燃料,然其高壓輪機的使用操作和維護保養,都不是現今大漢樓船將士所能應付的。
正如后世華夏,航母和護衛艦如下水餃般的不斷建造,有經驗的海軍將士卻是較為缺乏的,需經過不斷的遠洋海訓及軍演才能形成真正的戰斗力。
不少穿越文動不動就整出雄霸世界的無敵艦隊,載著十余萬將士越洋遠征,那可比二十一世紀的華夏猛多了,連補給艦都不用帶的,難不成是有外星黑科技?~abc小說網 ¥最快更新
船艦易造,水手難尋,這是現實,除了踏踏實實的從頭培養,沒有旁的捷徑可走。
三大水師在整備發賣中小型戰船之余,也要對兵員進行大規模整編,諸多年輕將官奉詔返京,入黃埔軍訓新設的水師學堂進行初步培訓,以便將來輪船試制下水后,可執掌此類新式船艦。
大規模培養將士的水師軍學尚在籌劃中,依著劉徹的盤算,應不會創設在京畿,或許會選在瑯琊郡,如此更便于學子們日常登艦操演乃至出海遠訓。
劉徹身為穿越者,深知水師向來是最燒錢的軍種,且科技愈先進,耗資就愈發龐大,甚至比現今養著的五大精銳騎營更花錢。
現下又需大量試制中小型輪船,國庫怕是無力承受如此龐大的支出,總讓少府出貲貼補水師軍費也非長久之計。
風帆戰列艦群從各世家大族獲取的雇傭金,僅能維持三大水師的日常軍費開銷,若想籌集建造新艦的費用,那就得發賣多余的中小型戰船,既能換取貲財,亦可順勢對三大水師進行“瘦身”。
兵貴精,不貴多,大漢必須堅持走精兵路線。
后世華夏人口超過十四億,常規兵員僅維持兩百萬,且還要繼續裁軍,大漢因近些年爆發嬰兒潮,才勉強到達六千萬人口,然若包含水師在內,足有六十余萬正規軍,還沒算在各郡國服軍役的府兵,軍費支出著實給國庫造成極大負擔。
劉徹不想裁減軍費,卻要通過精簡兵員,從而減少人事及糧餉支出,將省下的軍費用于置辦新式裝備,譬如加農炮和輪船。
治國不是小孩過家家,開源與節流皆不可少,又要發展經濟,又要興軍強兵,還要輕徭薄賦,給治下百姓減稅,貲財和資源從何而來?
劉徹倒是早已盤算清楚,行了步一舉多得的妙招。
著三大水師發賣戰船的詔令剛頒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