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地球宏觀來看,平均氣溫逐年遞增的地域自然非僅限于大漢疆土,而是北半球,乃至更大范圍的“球變暖”。
恰好安息帝國的木鹿城和大漢帝國的圁陰城緯度相近,周邊地形地貌也差不多,故今歲的五六月間,木鹿城也正處于百年不遇的酷暑中,便連過往水量充沛的錫爾水,其水位都已下降不少。
或許正因錫爾水和阿姆水兩大水源的水量大減,才導致后世的咸海湖面水位不斷下降、湖面積急劇減小和湖水鹽度增高,最終逐漸徹底干涸。
這年月,安息人和漢人顯是不會想得那般遠,尤是在漢軍揮師攻伐木鹿城后,錫爾水的水位高低對兩隊無疑是意義重大。
漢軍的十余萬鐵騎剛是兵臨城下,安息帝國出征康居的二十萬大軍便是被動性的“破釜沉舟”,糧道被徹底斷絕,周邊水道的舟楫盡皆被漢軍搶奪焚毀。
漢軍的戰略意圖頗為明顯,讓北渡錫爾水的安息大軍難以撤回,至少在木鹿城周邊數百里錫爾水的主要河段,安息人休想輕易渡河。
大月氏見得大漢“仗義”出兵,自是歡欣鼓舞,一時間士氣大振,也不再對漢軍將官觀摩團心存疑慮,徹底采納了他們早已提出的對敵方略——在康居南部的農耕區施行焦土作戰。
不錯,焦土作戰,亦即華夏兵書中所謂的堅壁清野,將任何對敵有利的條件盡數毀滅殆盡,徹底化為焦土。
戰俘百姓,屠!
城鎮村落,摧!
田里的禾苗,山中的林木,皆是縱火焚燒,絕無半分手軟。
大月氏也屬境外作戰,又仰賴以戰養戰,就地劫掠軍需補給的方略,按理是不宜搞焦土作戰的,然因漢軍的涉入,整個局勢陡然大變。
最最關鍵之處,大夏乃至西域諸國向大月氏大舉賒糧,且不少漢商和胡商聞訊后,更自行集結大批車駕,往大月氏販運小麥和面粉,大發戰爭財。
商賈就是瘋狂逐利的物種,但凡能牟取暴利的生意,就沒有他們不敢做的!
尤其是漢商,曉得有漢廷和漢軍替他們撐腰,就不信把糧食運去后,大月氏人敢強買強賣或是硬搶。
在此情形下,大月氏去歲向大漢借道,迎回昔年分裂出去的祁連山南月氏部族的作法,就顯出了其必要性,且不提那些征調從軍的精壯男子,便是多出的老幼婦孺都儼然成為扭轉戰局的重要力量?!bc小說網 最快更新
月氏族人皆是曉得,此戰若敗,怕是會舉族盡歿,覆巢之下絕無完卵!
在此等清醒認知下,但凡能動彈的月氏族人盡皆投入到龐大的戰爭機器中,就算不能上陣殺敵,也要用肩扛,用車推,將大批糧食送入康居境內,使得月氏大軍糧草充裕。
與之相反,安息軍隊糧道已然斷絕,二十萬大軍的吃喝,每日皆得消耗掉數千石的糧食,這還不算保持氣力必須食用的葷腥大肉。
四處斷壁殘垣,遍野烈焰焦土,唯余濃煙滾滾嗆人鼻息,采集野菜,狩獵野獸皆是妄想。
安息將士們不蠢,征戰多年也不是初次遇著敵軍使用此等戰法,然他們卻從未被真正斷絕過糧道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安息人雖沒讀過華夏兵書,可用兵的道理是相通的,誰特么不曉得后勤補給的重要性,誰特么不曉得出兵時要保護好糧道。
誰特么……誰特么能料到漢軍會猝然出兵,等若不宣而戰,且直搗木鹿城,將猝不及防的安息軍隊徹底打懵了,短短不到兩日,雄偉的木鹿城竟已陷落。
安息君主米特里達梯雖早預料到戰局不妙,迅速派出使臣向漢軍主帥求和,然當他得知木鹿城已被漢軍攻陷的消息,仍是氣急敗壞得想揮刀砍人。
木鹿城作為安息帝國的東北邊城,具有極大的戰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