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承平,天家有閑顧念兒女家事,倭奴列島卻是硝煙四起,血流成河。
寇奴島雖是倭奴列島中最大的島嶼,然其西部地域早已被七萬朝鮮大軍及六萬烏桓將士輪番血洗,且不斷縱火焚燒山林植被,非但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更是寸草不生的千里焦土,百川污濁。
別說倭奴土著難以存活,就是朝鮮和烏桓將士也待不下去了,尤是去歲入冬后,便連取暖的柴禾都無處尋找,更遑論找尋吃食,即便有大漢水師艦群協助,運送的軍需補給仍是大為不足。
遵循漢廷軍令,朝鮮大軍退回南面的筑紫島(九州),烏桓大軍則收攏至寇奴島西南部的出云地區,依靠大漢北海水師載運來的糧草火油越冬。
今歲開春,烏桓大軍無視龜縮至寇奴島東部的數十倭國和近百萬倭奴,仗著大漢水師艦群的軍需支援,直接揮師北上,進軍人煙稀少的蝦夷島(北海道),遵循著漢廷的意志不計代價,將倭奴舉族屠絕!
朝鮮大軍雖再度兵發寇奴島,卻未冒然攻伐東部的諸多倭國,只在其中部的地壘山地和盆地駐扎,邊是繼續縱火燒山,邊是伺機而動。
依著細作回報,東部的諸多倭國正自內訌,已然殺紅了眼,端是尸橫遍野。
倭奴雖未開化,卻也不至蠢到在面臨滅族大難時仍攻伐同族,諸多倭國本已隱隱現出聯手御敵的態勢,然突然崛起的伊予倭國卻是不顧“民族大義”,悍然對同族舉起屠刀,徹底摧毀了寇奴島東部諸國結成的脆弱聯盟。
伊予倭奴去歲覆滅邪馬臺國,屠戮其民近愈二十萬,伊予倭王八岐得精兵萬余,加軍眷及原本的伊予族人計四萬余,入邪馬臺國都越冬。
八岐王自號倭奴之主,要其余倭國及部族盡速向伊予國進貢財貨,若有違逆者,便如邪馬臺般,屠絕不臣。
在這沒電視沒網絡的年代,倭奴國主和部族首領們無法親眼得見邪馬臺國都城外那遍地的尸首和被鮮血浸潤的暗褐色土地,被屠戮的邪馬臺軍民對他們僅是個無甚意義的數字,只怕不少倭主連二十萬的具體概念都不甚清楚。
不信邪的,不怕死的,為數不少。
真正向伊予倭國進貢財貨的倭國或部族著實不多,送來的糧食更少,畢竟冬季酷寒,難覓吃食,他們自己都尚衣食無著,拿甚么進貢呢?
伊予軍民靠著邪馬臺國都倉廩的存糧和這些微薄的進貢,勉強熬過寒冬,待得今歲開春,早已餓紅了眼。
民以食為天,肚子餓了,便要找吃的,找不到吃的,心情自然不好,脾氣自然暴躁。
真正餓瘋了,人會化為野獸,會吃人的!
冰雪剛是消融,四萬余伊予軍民便是出城,瘋狂的沖向北方,肆無忌憚的燒殺搶掠。
民皆餓,民皆瘋,必是民皆兵。
八岐王絲毫沒有約束伊予軍民的暴行,反是率萬余精兵幫著他們清除阻礙,將膽敢抵御的各伍打得落花流水,卻再未大舉屠戮戰俘,僅奪取他們的糧草輜重便是放人,實在帶不走的糧草,便即就地焚毀。
每每攻陷城寨,伊予軍士也僅奪取足供半月食用的糧草,隨即焚毀倉廩存糧,城寨,山林和農田也盡皆縱火焚燒。
伊予軍民化解了自身的饑餓,卻給更多的倭奴人帶來了大饑荒。
伊予人餓了,會發瘋,會發狂,其余倭奴人餓了,也會拚命的。
向伊予人復仇?
沒有意義了,伊予人也沒有存糧,即便殺光了伊予人,也不能緩解自身的饑餓,唯有學著伊予人,對北方的其他倭國和部族進行搶掠,才能活下去!
屠戮,比饑荒蔓延得更猛烈迅速。
狹長的寇奴島東部徹底亂了,愈來愈多的倭奴潰軍和流民在伊予大軍的驅趕下,如蝗蟲過境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