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大漢君臣愈發忙碌起來,只為三伏休朝前能盡可能將諸多國政處置周,到時也好清閑愜意的避暑休假。
大農令東郭咸陽無疑是最為繁忙的,饒是府署內由七部少卿分掌職守,作為執掌仆射的東郭咸陽仍是每日忙得腳不沾地,但他卻仍是精神亢奮,一副恨不能為漢室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做派。
待得今年歲末,丞相曹欒就已任滿十載,兩任屆滿了。
大漢官員本是沒有任期的,事實上,史上華夏官員任期制的雛形,是要到魏晉之時才會出現。
當然,漢官雖無任期,卻不意味著他們真能任官一世。
恰恰相反,因著大漢政風開放,漢初數朝的君臣皆是“合則來,不合則去”,公卿大夫們若見皇帝不納良諫,往往就會掛印而去,不是告老就是告病,總之是能找到辭官的由頭。
歷代漢帝也不慣他們的脾氣,若朝臣與他理念不合,不是讓朝臣閉門思過,就是直接免職去官,譬如昔年漢帝劉啟在位時,丞相周亞夫和太尉竇嬰就直接被一擼到底,趕回家種花養鳥,只能閉門謝客。
簡而言之,漢官講究風骨,老劉家的皇帝們又很痞氣,導致史上兩漢的四百年國祚,單是丞相就出了百余位,平均在任不足四年,其余的三公九卿更是如走馬燈似的換個不停。
正因如此,漢人所謂的“世代公卿”,底蘊深厚的官宦世家想要達成也不是太難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政治傳承不能斷絕,后世子孫要人才迭出,還不能在改朝換代時站錯隊。
皇帝劉徹登基后,數度完善官制,增定了五年任期制,且垂為定制。
尤是對郡太守此等外放的封疆大吏更是嚴定任期,任滿便須轉任他處或遷調回京,若事有必要,可酌情再延一任,然但凡做滿兩任,便是你有驚世之功,也必須即刻遷調。
郡守膽敢借故拖延,不肯即刻遷調者,視同謀逆,殺無赦!
朝臣膽敢為其說情,視同為匪張目,包庇逆賊的同謀,殺無赦!
滿朝文武無人敢反對,皇帝的意圖極為明顯,要以此避免封疆大吏們長期經營地方,趁勢做大。
對于朝官,雖也是五年一任,但屆數還是較為寬松,畢竟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朝廷還設立了層層監察體制,御史府,廷尉府,尚書臺,還有郎署那些神出鬼沒的暗衛們,想蒙蔽皇帝,擅權亂政,朋黨施逆,那真是嫌命長了。
三公九卿位高權重,乃是皇帝直接選任的,多是深得皇帝信重且治政有道者,故其在任年限不受限,譬如掌天下刑獄和制定律法的廷尉汲黯,在任近二十載,劉徹也沒打算換下他,具體問題還是要具體分析的,搞一刀切可不行。
丞相曹欒將要屆滿兩任,想再做一任倒也不是不行,然他畢竟年事漸高,已過花甲之年,漢人的平均壽命可不似后世華夏般長,五十為壽,六十更是高壽了。
像老宗正劉通般,活到近愈百歲仍能吃好睡好的,則不免時常自嘲,老而不死是為妖啊。
妖之所以為妖,蓋因其能人所不能,非常人也!
曹欒近年已頗感精力不濟了,且他能高居相位十載,此生已然無憾。
昔年他任大農令時,便已覺得是他的人生巔峰了,畢竟論及才干,他自認不算出眾,只懂得兢兢業業,忠君任事。
然恰恰是他這種埋頭苦干,無太大權利欲的處世風格,使得獲得了皇帝劉徹的信重,在劉徹剛即位時,正是需要一個任勞任怨且不欲攬權的丞相輔佐,并以此平衡朝中的保守派和改革派。
現如今,曹欒年事已高,有心告老致仕,且朝局穩固,劉徹親手栽培的青壯派也已成熟起來,政治歷練很豐富了,保守派的固有觀念也漸漸發生了轉變,不再如昔年般因循守舊,不欲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