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祁倬壓根不信注輦王敢動他,且不論注輦這些化外蠻夷懂不懂“不斬來使”的規矩,單是去歲大漢騎軍誅絕百乘,血屠數百萬,如此兇威,足以震懾身毒諸國。
確是不出他所料,注輦王喀佩卡楠雖氣得咬碎了后槽牙,卻也只敢動口不動手,見得他久久不語后,更知再多斥責都是徒勞。
喀佩卡楠強抑怒火,沉聲道“說吧,你大漢意欲何為?”
祁倬淡漠的目光緩緩掃過咬牙切齒的注輦群臣,才再度向喀佩卡楠拱手,答非所問道“巽加去歲遣王儲出使我大漢,向我大漢天子進獻價值連城厚禮,且每歲的歲贈更是從未短少,盡顯兄弟之邦應有之情誼?!?
喀佩卡楠眸中寒光凜冽,冷聲道“進獻?歲贈?”
他豈會不曉得“歲贈”是甚么意思?
漢七十五年,巽加被迫與大漢簽定了仰光條約,內里條陳明定,巽加王朝每歲要“贈送”給漢廷不低于五十萬金的財貨,用以鞏固邦誼,名曰“歲贈”,實則就是變相的進貢,是戰敗求和后不得不接受的恥辱條陳。
祁倬仿似未察覺出注輦王語氣中蘊著的凜冽殺意,頜首應道“不錯,歲贈,若注輦亦能每歲贈予我大漢財貨,用以鞏固邦誼,以我大漢天子之仁德,必是不會再追究去歲注輦背盟毀約之事。”
喀佩卡楠怒極反笑“每歲五十萬金,好大的胃口!”
祁倬佯做驚異道“大王怕是誤會了,巽加之所以每歲贈予我大漢五十萬金,蓋因其國屬民不下三千萬,然據本使所知,注輦屬民尚不足六百萬眾,每年歲贈十萬金,想來我大漢天子也能體恤的。”
喀佩卡楠不傻,雖深恨他言語中對注輦的輕蔑和隱含的威脅,卻也不至受其激將。
每歲十萬金!
對閉關自守百余年的注輦國而言,可不是筆小數目。
倒不是說注輦貧窮,身毒半島的南部土地肥沃,礦藏豐富,且三面環海,又已百余年沒發生太大戰禍,農耕、漁獵和各式經濟活動都發展得不錯。
相較大漢,漢帝劉啟在位初期,冊籍在簿的漢民約莫為兩千萬,大漢疆域遠比注輦國廣袤得多,故人口密度是比不過現今的注輦國,加之昔年大漢分封了太多郡國,朝廷收不到太多稅賦,饒是如此,國庫歲入四五十萬金還是有的。
十萬金的歲贈,注輦國不是出不起,然注輦雖不似漢初數朝般分封諸侯,但泰米爾人也分成諸多部族,且注輦的大貴族們頗具影響力,豢養的私兵很多。
誰的拳頭大,誰無疑就能瓜分到更多的利益。
至少,現今的注輦王喀佩卡楠無力實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所謂“家天下”。
若喀佩卡楠答應每年向漢廷繳納歲贈,又無法強迫各部族和大貴族們拿出貲財,就意味著注輦王族要自掏腰包,意味著王族要不斷失血衰敗,長此以往,王位怕是要旁落到他人手中。
況且,歲贈等若變相的進貢,注輦又不似昔年巽加般戰敗求和,他喀佩卡楠若真是應下此等屈辱之事,日后如何面對注輦臣民,還有甚么威望可言?
“若我注輦不允此事,你大漢又待如何?”
喀佩卡楠怒到極致,反是驟然冷靜下來,嗤笑道“難不成你大漢真要再興師動眾,興兵遠來?”
不得不說,喀佩卡楠說這話還是有些底氣的。
注輦國屬民已近愈六百萬,不遜于覆滅前的百乘王朝,且在身毒諸多種族中,泰米爾人算得上是好戰和善戰的。
現今注輦光是蓄養的戰象就數以千計,每頭戰象高七八尺,象背馱小屋,戰士用弓箭遠戰,和近距離用長矛格殺,戰士英勇善戰,視死如歸,戰勝者得到獎旗表功。
況且注輦國三面環海,疆土被東、西高止山脈兩邊包夾,中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