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也推薦過周堂豪和醫院做生意,因為顯而易見的,在這個經濟下滑的大環境之下,醫院應該算是為數不多的健康行業了。
如果是咱們醫院的話,油水最多的就是管藥劑的和管器材的,這兩個科室基本上就可以說掌控了整個醫院的經濟命脈,每年從總院撥下來給我們的款項里面,至少有八分之七左右是要分給他們兩大科室的,剩下的八分之一才是我們其余科室的經費。
所以可想而知,對比我們普通科室來說,他們兩個科室到底有多賺錢了。
不過之所以會有這種規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價藥劑科主管的就是我們整個院任何科室的藥劑需求,而器械科就不用說了,直接主管所有器材。
基本上,如果你要賣東西進來醫院,他們兩個科室基本上就是首先要過的關,過了他們兩個科室的審核,才擁有去各大科室打廣告、推銷的權力。
至于藥物,向來都是藥廠的利潤所在,也是各個藥廠主動爭相要在我們醫院占領市場的主要原因。
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層,但如果完全說白了,其實也就是兩個,第一,一般而言,一種藥物如果已經可以成熟到推出市面,基本上代表著醫療科研組織已經徹底將他里面的成分徹查干凈,這除了意味著藥物已經徹底安全之外,也意味著同時間這種藥已經被大部分廠商選擇了。
當然了,每個藥廠都會做廣告打宣傳,但事實上,在中低端藥物市場里面,比如感冒藥、發燒藥這種比較簡單、成分都已經非常穩定的藥物,其實哪有什么亮點。
來來去去真正發揮藥效的就是那兩三種成分,而且市場甚至都研究出哪幾種最有效果了,既然大家用的成分九成都是一樣的,那還有什么亮點可言。
而真正有資格談亮點的,自然就是所謂的高端藥物了,但是高端藥物全都有專利保護,還真不是這么容易可以被控制的。
所以對于那些中低端藥物來說,其實各大廠商基本上都是一樣的,甭管它哪怕把名字改成了花也沒用,而對于我們醫院來說,既然用誰的都一樣,那就變成了只看心情了。
因此也就產生了我們醫療界最常討論的東西,所謂的回扣。
在藥效都一樣的前提下,如果你稍微給點好處給人家醫生,用不用你家藥物,還不是人家醫生一句話的事情。
所以久而久之,醫生和廠商之間,就產生了非常復雜的利益關系,這其中的大量事情,都遠遠不是我們所能看到的這么容易理解的。
后來我曾經有一次問過陳樹,他之前經常給我用的那盞燈到底是什么來頭,陳樹只是模模糊糊地告訴我,那是他爺爺以前工作留下給他的,很靈,但實際上有什么用,他也不清楚。
下班之后,我很快去了找周堂豪,將有藥企要出售的事情想要告訴他,到他家中之后卻看到他樣子非常頹廢。
我知道他還在為他的好朋友想辦法坑了他而感到非常難過,但是這種事情是無法避免的。
現實對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恐怖的東西,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它總是能改變一些人,改變一些事情,現實就是將周堂豪和秦沫楓的友好關系打敗了,他們兩個人都輸給了現實。
后來兩個人都畢業了,都各自去創業,當各自建立起自己的公司的時候,兩個人呆在一起的機會就少了很多,他們每天都是為自己的事業在奔波,開始的時候兩個人還是會經常打電話聯系。會互相向對方訴苦,出招,也會向對方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開心的事情。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人的事業都是蒸蒸日上,兩個人的工作是越來越順利,但是兩個人也因為這個變得更加陌生了。一次生意上的競爭徹底讓兩人關系惡化。本來兩個人都是要找皮特先生合作的,這個皮特先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