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進入了血雨腥風的時代。
當年跟隨先帝打江山的開國功臣,有八大將軍:護國大將軍姚典,忠國大將軍王信,鎮邊大將軍李遂,鎮南大將軍彭布,討虜大將軍張廣,擎天大將軍秦豹,威烈大將軍劉通,還有一位就是子承父功的神武大將軍杜辛。
兩年前,護國大將軍姚典,因為涉嫌與禎王謀逆,而滿門抄斬。
兩年后,就在姚黑兒帶著兩家人四處流浪,尋找安身之地的時候,忠國大將軍王信,被查出來結交關邊的鎮南大將軍彭布,內外勾結,危及朝廷,忠國大將軍王信和鎮南大將軍彭布,同時被下了獄,半年之后,也被梟首示眾,王家和彭家的家眷,被流放的流放,賣為奴仆的賣為奴仆。
接著,是討虜大將軍張廣,又被查出來貪贓枉法,草菅人命,被拿進大獄,不久之后,張家全家被流放到蠻荒地帶,張廣與其子張培,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路上。
新帝龍吟繼位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八大將軍就去掉了一半。
當年跟隨先帝打江山的功臣們,人人自危。
正在此時,許國南邊的荊國和越國,同時對許國發動了戰爭。許君龍吟只得放下了屠殺功臣的屠刀,先是將擎天大將軍秦豹和威烈大將軍劉通,召進宮中,好言撫慰一番,聲稱那四位將軍的死,絕對是咎由自取,但與這二位無關。
秦豹和劉通慌忙叩頭陳詞,盛贊圣上英明圣武,表明自己絕無二心,定當肝腦涂地,報效朝廷。
于是,許君龍吟話題一轉,就命秦豹和劉通,帶領兵士,往南邊迎戰荊國和越國。
秦豹和劉通,也巴不得有個出京的機會,免得在京城中,總是惶惶不可終日,忙一疊聲兒地答應了。
次日,龍吟便命秦豹帶精兵二十萬,迎戰荊國;劉通帶精兵二十萬,迎戰越國;神武大將軍杜辛,留在京城,確保京城內的安全。
這兩位將軍出京之后,龍吟又頒一道圣旨給濟延城的鎮邊大將軍李遂,命他好生防備北方邊境,千萬不敢再讓胡國和燕國有什么亂子出來。另外因兩邊戰事吃緊,軍用物資多要支持了南邊,北邊消減三成軍用物資,命李遂在邊關多開荒屯田,盡量自給自足。
李遂接了圣旨,心中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帶領士兵,在濟延城附近開荒種地,以保障軍隊所需。
秦豹和劉通,在南邊和荊國、越國,一打就是三年。這三年時間,幾個國家各有勝負,誰也沒占到什么便宜。
本來,荊國和越國,是因為許國沒了鎮南大將軍,想趁機來奪幾個城市就收手的,如今見戰事不利,早就想退兵了,但秦豹和劉通不同意。
為什么?荊國和越國一退兵,他們倆難免就要回京城,回了京城,許君會不會對他們痛下殺手?
誰能說得準?
所以,荊國和越國一退兵,秦豹和劉通就攆到他們的國境中繼續打,荊國和越國也就被迫防備,雙方繼續交戰。要看著要勝利了,秦豹和劉通也并不堅持,反而就收了手回去。荊國和越國又要攆過來打。
雙方像拉鋸一樣,沒完沒了,無休無止。
受苦的,是三國的百姓。許國的百姓,也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每年都有各種新增的賦稅,什么練兵稅,糧草稅,鎧甲稅,兵器稅,平越稅,平荊稅……過不下去的百姓,只能選擇了逃亡,南邊是不能去的,只能往還算平靜的北方逃了,逃的越遠越好。
京城中的許君龍吟,一邊擔心著邊關的戰事,一邊也沒有耽誤他吃喝玩樂。秦二世雖然是個昏君,但是龍吟認為他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對:“然則夫所貴于有天下者,豈欲苦行勞神,身處逆旅之宿,口食監門之養,手持臣虜之作哉?”當皇帝,是為了操心勞累,住破房子,吃看門人吃的食物,做奴仆們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