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沒有那個意思,臣妾是夸沈少爺才華橫溢呢,太子殿下又誤會臣妾了。
這種戲碼恒德帝看了不知道多少回,并不理會,進入正題,問趙徹:昨日那位越西公主,你看見了吧?
果然是為了和親一事。
趙徹又喝了一口茶,幽幽道:兒臣沒瞎,她那么大個人杵在那兒,兒臣自然看得見。
恒德帝問:如何?
趙徹裝傻:什么如何?
恒德帝停下筷子,對趙徹的回答并不滿意,德妃立刻道:殿下,你年紀也不小了,這位越西公主身份不俗,雖然來自蠻夷之國,姿容卻也不輸京中貴女,陛下的意思是,殿下可以將她作為自己的婚配人選。
趙徹抿唇一言不發,并不接德妃的話,明顯是在抗拒這門婚事。
恒德帝拍了下桌,沉聲命令:說話!
趙徹已經十九,比顧恒舟還長一歲,恒德帝在他這個年紀,已經和先皇后成親兩年,趙徹現在還不成婚,實在是有些不像話。
原本恒德帝覺得他是個有主見有大局觀的,不用自己操心,沒想到這次越西皇室帶了公主來,明顯有和親的想法,臨了趙徹卻表現得好像不想搭理這件事。
恒德帝鮮少對趙徹這么嚴肅,趙徹放下茶杯,發出不輕不重的聲響,然后開口說:越西國想要和親可以,但兒臣不喜歡她,父皇膝下還有三位皇子,若他們愿娶,兒臣沒有意見。
這次恒德帝還沒說話,德妃便搶先驚呼道:這怎么能行?民間百姓都要遵循長幼順序,殿下你是皇長子,你都沒成婚,其他人怎么能先你一步成婚呢?
這是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德妃說的也是恒德帝想說的。
兩人都把壓力施加到趙徹身上,趙徹掀眸看了沈柏一眼,沈柏這個時候哪有立場去阻撓這門婚事啊?
沈柏垂眸裝看不見,然后便聽見趙徹說:行遠也未曾婚配,以他的身份,越西公主嫁給他也不算是低嫁。
殿下,好好的你扯顧兄做什么?
沈柏暗暗翻了個白眼,見恒德帝和德妃都在認真思索這件事的可行性,用手蘸了趙徹剛剛沒喝完那杯茶在桌上寫了兩個字:不可。
恒德帝看向沈柏問:你覺得越西公主嫁入昭陵這件事不可?
別說國與國之間的聯姻,就是趙徹這個儲君的婚事也沒有沈柏插話的余地,但話已經插了,被恒德帝問到,沈柏毫不猶豫的點頭。
趙徹唇角勾起幾不可察的弧度,沉聲道:來人,給沈少爺呈上筆墨紙硯!
沈柏暗罵了趙徹幾句,等人送上紙筆唰唰唰的在紙上寫道:越西這些年數次侵擾邊關,掠奪邊關百姓糧食、擄劫婦孺,讓邊關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雖未引發大的戰亂,其狼子野心已初現端倪,此時和親并非良機。
德妃脫口而出:既是和親,便是越西有求和之意,若是拒絕,豈不是更會引發戰亂?
沈柏沒有急著反駁,只是神色平靜的看著她。
德妃剛說完就后悔了,這些時日趙稠一直在她耳邊念叨沈柏此人如何奸猾狡詐,為非作歹,她便一直想著要好好教訓沈柏,沒想到太過著急,這會兒失了分寸,忘記后宮不得干政這條鐵律。
德妃跪到地上,不安地說:臣妾失言!
恒德帝看了她一眼,冷聲道:愛妃先退下吧。
本來先皇后不在,恒德帝是想等趙徹點頭同意以后,讓德妃著手操辦這門婚事,但這會兒的走向,德妃明顯不適合繼續留在這里旁聽。
德妃不敢再為自己辯解,連忙起身退下。
屋里的婢女也全部退下,不用恒德帝問,沈柏繼續在紙上寫道:德妃方才所言也不無道理,但越西若當真是想求和,完全依附昭陵,至少應該先把之前從昭陵掠奪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