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里有些昏暗的燈光下,一個中年江湖人和一個年輕的姑娘,相對而坐,他們在聊著的是關于家國山河的大事。
在當年的武舉之前,于三道還是于曾毅的時候,京城還是一片歌舞升平,達官貴人還在夜夜笙歌,怎么看都是太平盛世之象。
可也就在那個時候,在官場上縱橫多年的幾位掌權之人,意識到這個朝廷出了些問題。
因為那位天子決定開放邊塞,增強邊境的貿易。
單單說這決定也不能算得上是錯的,只是,實在不是什么恰當的時機。
當時的北胡一直不停的騷擾著邊境的生活,甚至燒殺搶掠的事情也做了不少。于是邊境的四連城的守城之將聯名上書,想在入冬之前對北胡流竄的軍隊進行一波清剿。
可惜,那位不同意,說是征戰太久人馬勞頓,消耗過大又難以取得成效,是以他說不愿意多起戰亂,否了這項提議。
四大將領難以認同,于是反復的進言,但依舊只得到了守城之令,這讓他們十分的憤懣。要知道瀕臨入冬,北胡之地少有糧食,御寒之物也不足,所以他們會大肆的進犯邊境,搶掠物資,那時候就是邊境人民吃苦的時候了。
而那年冬天正如四大將領所擔心的一樣,邊境線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雖然沒有被攻破城門,但是也是損失慘重,無數的將士埋骨沙場、馬革裹尸;無數的百姓被搶奪了食物,被虐殺而死。
京城如果說是人間天堂的話,那么邊境就是血腥的地獄。
那些艱難的時刻最終還是靠著鎮守的軍隊和勤懇的人民一起度過了,就在他們踉踉蹌蹌的熬過了那個冬天,期盼著萬物復蘇的時候,他們收到了徹底開放邊境的噩耗。
這簡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好像沒有人在乎這些守國門的人經歷了什么一樣。
四大將領再次聯名上書請那位三思,可惜再次被駁回了。
這一次傳信的人說,那位已經和北胡的王庭達成了一致。這次北胡王庭即將進貢入京的東西,讓那位十分的滿意,所以在對于邊境貿易的協商上也就松了口。
四大將領在收到這樣的消息,覺得很費解,那位是在說什么兒戲嗎?國家大事竟然是靠著一己喜好來決定嗎?
可是令人費解的事情不止這一點,在沒多久之后,他們的兵權就一個接一個的被削減了,連帶著連他們所帶領的軍隊也被要求裁減了。
對于邊境之地來說,這無異于自掘墳墓,少兵少權,這以后拿什么保衛家國?再者說,北胡人一時的友善怎么會長久,他們要是真的能夠遵守盟約,為什么又一次次的進犯邊境?
被削了兵權的四大將領自然是不甘心的,甚至連帶著朝堂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但是王權之下豈容造次,他們在無數次的抗爭中也意識到那位已經徹底的下定了決心,大局已定實在是無法更改了,所以最后還是無可奈何的接受了現狀。
只是帶兵多年,他們對邊境的守衛上還是很有自己的意識和想法,知道被削減了之后的兵力不足,一旦邊境有些風吹草動,起了戰事,那么這樣的兵力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于是他們默默的對于之前遣散的士兵又自行留用,做了民間的護衛隊,以期能夠多做些什么。
可就是這樣的行為,在沒多久之后傳到了那位的耳朵里,按說對于這樣的行徑,那位是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但是那位不知為何對此暴跳如雷。
好在朝堂上的人也都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替那四位將領說盡了好話才將那位的怒氣安撫了下來。
只是,這件事還是在那位心里掛上了好,那位也確實是有著萬分不滿的,于是沒多久就出現了震驚朝野的四將謀逆案。
“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一套甚至可能都完完全全是假造的信函,居然就這么擼了他們四個的官職,最后還想要把他們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