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原來對劉永錫沒有多少恨意,對阮麗珍也并不是誓在必得,甚至準備把阮麗珍交給孔有德處置,但誰叫劉永錫太不給多鐸面子讓他有了一種執念,而且這種執念由于旁人苦口婆心的勸說很快變成了魔念“把孔有德、耿仲明還有李本深、郭虎、馬得功這些人都找過來!”
按照攝政王多爾袞與朝廷的安排,平定江南之后這些漢人中的頂級將領都將要坐冷板凳投置閑散,讓一些二流將領取代他們,但現在為了救援杭州方面的博洛大軍,多鐸已經決定暫時把朝廷的安排放在一邊。
對于孔有德、耿仲明、李本深、郭虎、馬得功、楊承祖、高進庫這些漢軍將領來說,這是他們難得的機會,行過跪拜大禮后孔有德跪在地上第一個開口“下官見過豫親王,不知王爺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咱們去辦?”
多鐸也不跟這些漢軍將領客氣“現在有一場滔天富貴等著你們,就怕你們不敢去爭這個機會!”
耿仲明身為三順王之一知道多鐸所謂“滔天富貴”肯定挖了一個大坑給他們,但仍然是毫不猶豫地跳進去“下官愿為王爺效死!”
他很清楚現在已經不是后金國了,而是大清朝了!
雖然皇太極曾經向他們承諾了很多東西,但是所有這些承諾現在都成了一張廢紙,如果他們這些漢軍將領不積極自救恐怕就被扔回關外,而他身邊的李本深、郭虎、馬得功之流更是異常積極“我等皆愿為王爺與大清國效死,不管最艱難的任務只要王爺一聲令下馬上就為王爺效死!”
看到李本深、郭虎、馬得功的表現多鐸非常滿意“很好很好,明寇劉永錫竄犯杭州,正等著諸位將軍建功立業,你們漢人有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要錯過機會!”
李本深、郭虎、楊承祖、高進庫這些漢軍將領齊聲應道“愿為王爺效死!”
而孔有德與耿仲明也是點了點頭,在外人看起來他們的反應無懈可擊,但是在多鐸看來這些漢人的反應有些過于冷默了。
關鍵還是多鐸給出的利益不能讓這些漢人將領滿意,畢竟現在最敏感的就是這些將領的身份定位問題,現在多鐸采取的是一種臨時性的妥協辦法,也就是“豫親王札委”,按照原來的總兵、副將、參將、游擊職銜發給執照,但這重身份只是豫親王多鐸個人承認,大清朝廷與攝政王多爾袞并不承認他們的身份。
如果讓這些漢人將領去對付一般的義師、潰軍并任由他們殺戮劫掠,他們自然是樂開花了,但是現在他們的對手可是越國公所部,據說博洛四萬大軍都對付不了這位自稱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越國公,他們這些臨時工又何苦這么拼命,畢竟現在他們還不是大清國的經制之師。
至于孔有德與耿仲明就更欠缺積極性了,皇太極生前他們幾乎是“一字并肩王”,用盡一切手段籠絡他們,可是大清入關之后他們的地位不升反降,只是豫親王麾下的兩員重要將領而已,不管是攝政王還是豫親王都似乎忘記了皇太極的承諾。
多鐸覺得這件事有點難辦,畢竟朝廷給他的權限就是臨時札委原職而已,但是他又不愿意直接向阿濟格求援,而且他即使向阿濟格求援,阿濟格也未必會出兵支援自己,還是通過攝政王與朝廷來操作這件事更合理一些。
因此多鐸很快就想到了怎么解決“這次誰能第一個趕到杭州,浙江提督的位子就歸誰,誰能取下劉永錫首級,誰就是浙江巡撫!”
這已經是多鐸能做出的最大犧牲,畢竟現在博洛只是陷入苦戰并沒到全軍盡沒的地步,但是多鐸已經把浙江這個地盤作為大餅扔出來,在場的這些前明軍將領頓時有不少人點頭。
他們覺得豫親王開出的條件差不多了,但是象孔有德、耿仲明這些關外老人,或者是李本深、郭虎、馬得功之流的真正實力派現在并沒有點頭,他們只是非常嚴肅地看著多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