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到來的時間很快。
轉眼間便到了五月中旬,五月南塘水滿,吹斷,鯉魚風。小娘停棹濯纖指,水底,見花紅。
鄉試前,林朝歌刻意回林府小住了幾日,喜兒則開始忙碌準備著符袋、艾虎、粽子、五毒香囊。
一晃眼,書院里的石榴花文殊蘭都開了,不知不覺間,處處都是馥郁花香。
最后一場鄉試,王溪楓不放心親自送林朝歌去考場。
鄉試前人頭攢動。
和白清行碰頭后,林朝歌坐進號房,深吸一口氣,提筆答題。
她的心很靜,靜得沒有參加鄉試的感覺,就好像這只是一場普通的書院考課。
這次事題出自道家《易傳》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
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易經》講的是復卦、觀卦、 六爻,陰陽、盈虛、變化之道,和其他幾經的學法不同,要先立一個門庭,就得通讀道家、墨家、法家三家的注解,才能通曉其義。
《易經》是主講天地陰陽,萬物變化的書,萬事萬物蘊含無窮變化。
不同的人從書中得到不同的領悟見解,大到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悟出安邦定國的良策,小到占卜當日吉兇。總之,找出變化背后的法則,加以順應利用,可以讓好的更好,同時盡量避免變化的害處。
道理是簡單的,但是林朝歌卻被難住了,連陽爻和陰爻代表的意義都體會不出來。
苦惱思慮許久才研磨提筆。
直到日漸西移,遠方飄來炊煙裊裊,文試提著籃子發放膳食,無非倆個饅頭,一小碟咸菜與一壺微熱茶水。
林朝歌答完所有題目,她又從頭到尾檢查了幾遍,沒有急著放下。
鄉試同樣是三天,這一次林朝歌沒有同上次帶吃食貢籃進來。
縣試她考完檢查過就交卷,但鄉試不能這么做。
三日一大早,隨著考官敲打鐵銅籮聲響起,這才宣布鄉試正式結束。
貢院街熱頭嶄動,家中有考生的人早已早早等候,空等府衙大門一開,一窩蜂人都迎了上來,連抬人的春凳都備上了,看到有人出了貢院就上去,抱著枕頭、春凳上去尋人,秩序井然生怕擋了其他人的路耽誤了時間。
剛從貢院出來她就覺得頭重腳輕,腳步虛浮,費力擠出擁擠的人群,眼前一陣陣發黑,還沒走到前來接她的王溪楓跟前便暈了過去。
王溪楓一驚,幾步搶上前,抱起她,送到馬車里,先放下車簾,然后抱她在懷里輕躺下。
王溪楓嘆了口氣,手指輕輕拂去她鬢邊的汗珠,擰干拭水毛巾輕輕擦拭她臉頰。
有人輕叩馬車,喜兒在外面問:“公子怎么樣了?”
王溪楓回過神,記得他是王溪楓身旁的小書童道:“不礙事,她這是累著了,歇一會兒便無事。”
馬車直接行駛回到柳街,王溪楓叫柳陽在門口看下,這才打橫抱起她進了內院。
柳陽與喜兒在后面跟著,見怪不怪。
舉人試后不久便是端午時節,普民同慶。
考時林朝歌精神始終緊繃著,一刻都不敢放松, 考完那一刻,整個人無力虛脫了,手腳都是綿軟的,醒來后,灌了幾大碗甜滋滋的梨糖水進肚,才恢復一點力氣。
她是個喜歡附庸風雅的俗人,屋內除了幾樣精致秀雅的帶露花枝,還有堆在角落處的一擔青紙, 一方白玉臥鹿銅鎮紙,一匣紫毫小號筆, 一副鏤空太湖石筆架,一方白瓷荷花端硯臺。
在床上躺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