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脈。但他忘了一件事,老趙家可不止他一個人。 不說其他更遠的分枝,最近的那房就是福王趙焞安。 假如趙焞豐哪天‘因病’駕崩的話,您說安國公有沒有可能請福王來當大魏的新皇帝呢? 相比于剛愎自用的趙焞豐,福王那個軟骨頭不是更容易控制嗎?” 看到池非故意以反問的方式來套他的話,寧志遠不禁又好氣又好笑,這小子實在太油猾了。 寧志遠干咳了一下才說“這些事情你們心里有數就好,別對外面的人說。 反正那是天家的事,我們沒必要去管。” 池非明白岳父的意思,他是打算坐山觀虎斗,完全不插手京城的事。 說完這件事,寧志遠又提起了另一件事,“等過完年后,我打算試行老章之前所提的建議,放寬下級官吏晉升的限制,允許吏員升官。 你們有什么建議和想法的話,都可以盡量提出來一起參詳。 此事影響重大,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我們要集眾人之長,把這件事好好辦妥。” 寧雅楓忍不住問“父親,既然西北這么缺人才的話,我們為什么不自行舉辦科舉招攬賢才?何必要這么麻煩搞什么官員改革?” 寧志遠嘆了口氣道“你以為我不想啊,但我們打的是忠臣遺孤的旗子,名義上還是先皇靖安帝的臣子。 科舉選才及國之重器,既然我們只是臣子,有什么資格自辦科舉?這不是白白送給偽朝一個聲討我們的借口嗎? 而且西北和東北又不像江南那種文風鼎盛的地區,讀書人本來就不多,有能力考上進士當官的更是少之又少。 就算我們有意放水,能不能招到可用之人還是個未知數。 與其這樣,還不如試試老章的法子,從吏員當中提拔官員。 畢竟各地吏員有實際的地方治理經驗,總比那些只會死讀書、對俗務一竅不通的書呆子來得好吧。” 寧雅柏和寧雅楓覺得父親說得有道理,這確實是個沒辦法中的辦法。 阿芷則是聽得一知半解,因為她連章文軒老先生提的是什么建議都不知道,畢竟當時她又不在場。 池非卻陷入了沉思當中,因為他想起了他那個時代的官員選拔辦法,好像其中有些可以值得借鑒的地方。 在認真想了一會之后,池非終于開口道“岳父,關于西北官員選拔之事,小婿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該不該講。” 寧志遠一聽,頓時眼睛一亮,趕緊問道“是什么想法,你快說。” 他想聽聽,這個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不斷帶給他各種驚喜的小女婿這回又會提什么樣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