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所有儒生面前冷聲道“如果你們現在離開,本官念在你們是初犯的份上,可以不追究你們的過錯。
但如果你們還是冥頑不靈的話,那就別怪本官不客氣。”
儒生們沒有理他,繼續大聲呼喊著“請皇上收回成命。”
看到這些儒生如此固執,宋淮安怒道“好,既然你們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別怪本官不客氣。
來人啊,給我把這些愚生統統抓起來,一個也別放過。”
在宋淮安的一聲號令下,那三千官兵立刻兇神惡煞地沖過去抓人。
儒生們拼命掙扎,但這些文弱書生哪里是孔武有力的官兵們的對手,很快就被壓制下來,有不少人還被官兵打得頭破血流、狼狽不堪。
就這樣,這些集體請愿的儒生被官兵全部抓了起來并關在了大牢。
由于人滿為患再加上監牢不夠,原本每間只能關七、八個人的牢房一下子就關了二、三十個人,每間牢房都擠滿了人。
為了懲罰這些鬧事的儒生,官府的判決很快就下來了所有人終身不得參加科舉,如果身上有功名的就直接革去功名,永不錄用。
這個判決一出,頓時讓這些儒生的家屬陷入到絕望當中。
古代社會一個普通家庭要供養一個考科舉的讀書人是十分艱難的,有時就算集全家之力也不一定供養得起,實在是花費太大了。
有些有田有地的小康之家,甚至會因此而變成貧戶。
要供一個讀書人出來,是真的很不容易。
這一千多個儒生,除少數富貴人家出身外,其余絕大部分都是無數家庭砸鍋賣鐵好不容易才供養出來的。
為的就是期待家中子弟有一天能夠考上秀才、舉人甚至是進士,從而改變整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的命運。
如今官府這個判決,無疑于讓這些家庭多年來的付出和努力全都付諸東流,這當然會讓他們感到無比絕望。
但絕望歸絕望,人還是要救出來的。
于是這些儒生的家屬開始到處跑關系、送禮,想把家中的子弟從獄中撈出來。
這下衙門里的官員高興壞了,光是收錢都收到手軟。
整個衙門上到官員下到獄卒,全都賺得眉開眼笑,比過年還高興。
如果換作以前,早就有官員冒死直諫了。
但自從順天帝登基并設立緝事府后,有骨氣的官員早就被屠戮一空。
如今朝堂之上,全是一些明哲保身、貪生怕死的官員。別說死諫,就是敢出聲反對的人都沒幾個。
這大魏朝廷的腰骨,早就斷了。
這還只是京城這邊的情況,當議和的消息傳開后,在各地百姓和讀書人當中同樣引起了強烈的震動。
只要是稍微有些骨氣的人,都感到無比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