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長安以及周圍的大片關中地區屬于內史地界。
由主爵都尉統管長安地界,其余地方分成兩片分別交給左內史跟右內史掌管。
左右內史包括主爵都尉雖然能夠享有行政權但是卻沒有管理刑罰牢獄的權力。
公孫弘現在出任左內史,他能夠管的地方也就只有長安以東的區域。
長安城極其周圍的一大片衛星城就跟他沒有啥關系,剛剛好杜縣因為在上林苑之中,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長安城的衛星城之一。
張遠拿到詔書也順便了解了公孫弘的意思后,就沒有想著再與他多打交道。
雙方默契的認為彼此都不會在這件事情上給對方使袢子,劉徹可不是那種只會問責一方的皇帝。
三日之后,公孫弘從太學離開出任左內史,同時也帶走了百名太學學子。
張遠在這一天暗中觀察了許多人的反應,例如吾丘壽王亦或是枚皋,還有自己的學生顏異還沒成年的司馬遷等等。
結果大家都不是很在意這件事情,基本上都只是當成一批學子外出游學。
此事也沒有像張遠想象的那樣驟然就在長安引起軒然大波。
一切都很平靜,平靜下面仿佛也沒有暗流在涌動。
左內史其實就跟一郡太守的地位差不多,只不過在長安邊上,屬于京官,看著要比郡守強一些。
百名太學學子被打散分到了左內史地界的各個縣城之中,一些拜在公孫弘門下的學子則被他帶到了左內史的治所所在地華陰城。
在名單交上來之后,張遠就知道公孫弘這是想培植自己的勢力了。
起初張遠也納悶,一個在朝堂上毫無根腳的人,怎么可能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從一個博士做到了丞相之位。
現在看起來,公孫弘應該就是在這幾年之內趁著劉徹重視儒家積累下了大量的人脈,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自打竇嬰告老還鄉之后,御史大夫一職也空置了許久。
原本御史大夫的作用便是和皇帝一起牽制丞相的權力,早先韓安國投奔了田蚡,劉徹一下子就傻了眼。
而后好不容易韓安國犯事把他給調離了,弄了個田蚡的老對頭竇嬰上任,結果沒多長時間竇嬰又出事了。
朝堂內接二連三的發生事故,讓劉徹心底有些疲憊,就讓老好人張歐當上了御史大夫。
一向對權力極其渴望的大漢天子,竟然在這個時候選擇了穩妥渡過,讓所有人都很驚訝。
當然不是驚訝張歐當上御史大夫,張歐作為一個根正苗紅的建國功臣二代,他老父親的侯爵都已經傳到第四代了,這樣的老資格做個御史大夫自然是沒有問題的,要是他繼承了父親的侯爵,甚至再往上一步做個丞相,也沒有人敢說反對的話。
大家驚訝的只不過是劉徹態度的轉變,誰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些什么。
張遠推斷出來了一些根腳,不過也是根據腦海里面的記憶來推測的。
若是田蚡真的在半年內消失不見,或者是離世,劉徹都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原本屬于丞相的權力全都收回到自己手中。
這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占據了張遠的大腦,讓他總感覺這是暴風雨前的平靜。
宗行已經去西南夷收集瘋人果長達二十日,張遠一直沒有收到關于他的消息,慢慢的內心也逐漸的焦急起來。
這一段時間西南夷那邊總是傳來一些不好的消息,說是多同意欲反叛,劉徹甚至將司馬相如再次派去西南夷,欲將夜郎國之亂給徹底的鎮壓下去。
作為張遠的家臣,其實很多人都認識宗行。
特別是西南邊巴蜀三郡的那些人,當初張遠出威風的時候,宗行可一直跟在后面的。
若是有有心人發現宗行突然出現在西南,說不定就會是一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