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澗,正逢多日雨水,山洪爆發,澗水滔滔,氣勢驚人。
山澗兩側只有一座石橋,橋身較寬,十分堅固,可緩緩行牛車。橋下懸劍,相傳走蛟經過時可斬之護橋。
剛過橋半,孫冠掀開帷幕,微微笑道“大天主既然來了,何不現身一見?”聲音柔細,卻如天雷炸響。
山林里飛出無數驚鳥,有一人著青衫握長劍,踏空而來,剎那間劍氣縱橫,激蕩落英繽紛,凄美如畫!
孫冠破頂而出,如飛龍在天,凌云不落。
時間凝固。
然后一眼千年!
御車的青牛從鼻梁露出淺淺的劍痕,驟然延伸至脖頸、軀干和尾巴,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從正中線分成兩半,卻沒有一點血跡濺出。
這道劍氣,竟連青牛身里的血都蒸發干凈!
何等的威力?
徐佑和清明操輕舟沿破瀆崗東去,這條水路屬于人工開鑿,多處成階梯型起伏,共開設了十四座津埭,已部落入沈氏的手里。眼看天光大亮,每到一津,兩人棄船登岸,找家農舍換了衣服,尋偏僻處疾行十數里,然后換舟再行,如此反復,避開了沈氏的耳目,于十六日后安抵達吳縣!
見到顧允,他幾乎淚奔,拉著徐佑的手,道“微之,你可算安然無恙,要是再沒 有消息,我就要去金陵尋你了……”
感受著顧允的真摯情誼,徐佑心里也頗為動容,誰不知金陵現在是塊死地,逃命都來不及,只有傻子才往里面進。
“雖有兇險,諸天神佛保佑,終究逃出來了!”
(這兩天主要在猶豫和修改情節……按照本來的大綱,白長絕要奉孫冠的令追殺徐佑,趁他連番作戰,受傷不輕,被徐佑和清明設計殺掉。之前也一直在鋪墊白長絕受傷的情況,主要是為了最后和徐佑決戰做鋪墊。金陵之變,主角沒出什么風頭,這不符合爽文的慣例,所以殺白長絕算是個小高 潮。秋分也將在這時出現,受寧玄古之命,在最恰當的時刻回歸。之后白長絕之死,驚動了沈氏的水軍,分出部分船只繼續追殺,然后徐佑等人逃命回吳縣的途中,在晉陵遇到山宗偽裝成商船的溟海盜,大敗沈氏水軍,這是何濡神機妙算,早早派山宗來援……諸如此類,文似看山不喜平,這樣既可以塑造情節,也可以塑造人物。只是由于丸子的原因,這本書拖了太久太久了,寫到現在,其實才寫了一半而已,后面還有太多內容需要往里填所以必須加快節奏,不影響大局的線只能砍了,雖然砍的我有點心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