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咆哮公堂,卻聽到身后輕咳一聲,曹太后聲音響起:“京城十二衛已經派出去三支,剩下的九支乃是守備洛陽的必備之軍,決不可動。既然眾卿決定和談,那就說一說關于和談的事?!?
皇帝趙策突然沒了心氣,聽著一個接著一個大臣上來說話,說得頭頭是道,說得密不透風,都是關于談判內容的事,此時皇帝的腦袋里是空的,他突然找到一種感覺,整個朝堂之上,只有他一個人還想打,卻沒有一個人支持他。
渾渾噩噩下了朝,太后讓皇帝選派談判大臣,趙策道:“還是皇娘欽選吧,兒也不知選誰好了?!?
見皇帝氣餒,曹太后略顯不滿,不過當著眾多下人的面,也不能斥責皇帝,于是讓下人們退了下去。
當最后一名下人離開屋子,曹太后終于壓制不住怒火,恨恨道:“你以為我不想打嗎?你以為三個老東西愿意和談?好不容易奪回燕云十六州,付出多少金錢,多少糧食,多少人命?先帝最大的夙愿就是奪回燕云十六州和河西走廊,今日得而復失,你以為皇娘的心里舒服嗎?”
皇帝不語。
太后繼續道:“最后的失敗,還是門閥之爭導致的,如若不是孟宗辦事魯莽,不會把霍子珍逼到絕路上,從而對我失去信心,霍子珍如若不叛變,現在梁軍最少還有十萬兵馬,而且憑借霍子珍、趙光達、司馬瓚、盧武軒的睿智和謹慎,他們是不會輕易攻打山海關的?!?
“他們都是我精心挑選的良將!雖然他們分屬不同門閥,可各個都是梁朝的寶貝!”
“可惜,天變了?!?
“張之魁貪功心切,非要帶領軍隊攻打山海關,而且一打就是連續八天,把八萬軍隊打成了五萬,結果山海關沒拿下來,如今還把右律人引了進來,他張之魁罪莫大焉!”
“如今,雖然張之魁守住了幽州,可你覺得他還能堅持多長時間?”
“這豈不是要重蹈祁東陽的覆轍?祁東陽那時,是五萬對十五萬,可現在張之魁是五萬對二十萬。情況更為艱險?!?
聞言,少年皇帝伏案大哭。
他不是為自己感到悲哀,而是為這一戰犧牲的十幾萬將士感到悲哀。
多少英魂留在了河北戰場,最終卻因為霍子珍的背叛,導致一切付諸東流。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帥背叛十萬魂。
門閥風云